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提戈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該劇在劇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但是最早寫就的。劇中描寫了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而被處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里達等的哲思。

作品簡介

  安提戈涅是劇中的女主人公。故事發生在底比斯。克瑞翁在俄狄浦斯垮台之後取得了王位,俄狄浦斯的一個兒子厄忒俄克勒斯為保護城邦而獻身,而另一個兒子波呂涅克斯卻背叛城邦,勾結外邦進攻底比斯而戰死。戰後,克瑞翁給厄忒俄克勒斯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而將波呂涅克斯暴屍田野。克瑞翁下令,誰埋葬波呂涅克斯就處以死刑,波呂涅克斯的妹妹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條"為由埋葬了她哥哥,於是她被克瑞翁下令處死。與此同時,克瑞翁遇到了一個占卜者,說他冒犯了諸神。克瑞翁後悔了,去救安提戈涅時,她已死去了。克瑞翁的兒子海蒙(Haemon),也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站出來攻擊克瑞翁而後自殺,克瑞翁的妻子聽說兒子已死,也責備克瑞翁而後自殺。克瑞翁這才認識到是自己一手釀成了悲劇。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的經典,對該劇的隱喻意義一直有不同解釋。劇中安提戈涅在對抗克瑞翁時有一段常常被法學家所引用的台詞:"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條永恆不變,它的存在不限於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並不認為你的命令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於你,一個凡人,竟敢僭越諸神不成文的且永恆不衰的法。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們永遠存在,沒有人知道它們在時間上的起源!"這成為自然法學派與法律實證主義之間論戰的經典。

作品背景

  在西方,安提戈涅對城邦法的控訴被稱為"安提戈涅之怨",這種悲劇性的怨恨卻成為憲政、民主和法治的源頭之一。

  在政治學和法學中,安提戈涅這一形象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了,它象徵着運用高級法批判國家的實證法的態度和精神。今天我們對這一衝突的解讀遠遠不止於此。比如從國家法與習慣法的解讀,從愛與正義/法律角度的解讀,人道主義與實證法的解讀。黑格爾只是把安提戈涅局限在家庭倫理範圍內,沒有把她提高到反對惡法的高度。悲劇作家也沒有強調自然法與國家法的緊張和對立,他堅持沒有人是美德的獨占者。比如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默涅就指責她的做法源於矯情:"你並不愛我們的哥哥,你愛的是你自己正義的姿勢。你想以你的姿勢贏得不朽。你的行動並非出自對具體生命的同情,而是抽象原則狂熱的激情。"(此句出自美國明德倍樂學院蕭瑒改編而成的三幕悲劇《安提戈涅》,並非原作中的台詞。)但無論如何,安提戈涅作為一種符號,代表着公民依據自然法原則,依據天理和良心,對抗惡法。

  這一悲劇回答了當時雅典關於自然法的爭議。赫拉克利特說:"人類的所有法律都以唯一的--神的--律條為生。"伯里克利在演講時說,不履行這種法律將招致公認的恥辱。因此,悲劇認同了當時普通雅典人的世界觀--對神虔誠,順從神的意志。所以,在最後,克瑞翁終於意識到,千萬不要犯不敬神的罪,"凡人都逃不了註定的災難。" 悲劇闡發的原則首先被希臘哲學家繼承和發揚,在隨後的希臘化時期,斯多葛學派對之闡幽發微,正式開創了自然法傳統。經過西塞羅等人的發展,在羅馬法中正式確認了自然法的地位。此後,自然法傳統生生不息,弦歌不輟。 安提戈涅對今最大的意義在於:法律與公民如何達成一種良性的關係,公民應該如何對待惡法。

  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悲劇中的一個人物,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兒,她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後被關在一座石洞裡,自殺而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里達等的哲思。

  忒拜(Thebes),希臘語作錫韋(Thivai)。

  希臘中東部波奧蒂亞州主要城市、古希臘重要城市和強國之一。傳說稱忒拜由卡德摩斯創建,為伊底帕斯國王的住地,並且是許多希臘著名悲劇的發生地。城內著名建築七門牆通常被認為是安菲翁的特徵。

  在青銅器時代(西元前1500~西元前1200?年)忒拜是邁錫尼政權的一個中心。由於與雅典存在利益衝突,在波斯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分別與波斯人和斯巴達人合作。隨後,忒拜人和斯巴達人之間爆發衝突,並被斯巴達人占領。

  約西元前380年,忒拜人起義並在 Tegyra(西元前375年)和留克特拉(西元前371年)戰役中打敗斯巴達人。在隨後的十年時間裡,忒拜成為希臘主要的軍事力量。

  西元前338年其與雅典人共同對抗馬其頓王國的菲利普二世,後在喀羅尼亞戰役中戰敗。西元前336年忒拜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並於西元前1世紀最終歸於羅馬人的統治之下。忒拜僅存的歷史遺址中包括古城牆遺蹟、邁錫尼宮殿(西元前1450~西元前1350?年)和一座阿波羅神廟。

  另:Thebes又譯為底比斯,因為易與埃及古城底比斯混淆,故筆者認為希臘的這個還是譯為忒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