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提帕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提帕底,外文名:Antipatris,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1](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由於歷史原因,在華人中長期以來都習慣只把新教稱為基督教。大陸的新教教會也從不稱自己為新教,而只稱基督教或耶穌教,而將羅馬公教稱為天主教,正教稱為東正教。港、台華人為了解決這一混亂狀況,把廣義基督教稱為「基督宗教」,以與專指新教的狹義基督教相區分[2]。這一用法現也漸被大陸學者所接受。把廣義基督教稱「基督宗教」,而「基督教」一詞就專指新教。

簡介

昔日稱為「卡法爾-薩巴」(Kaphar-Saba),今稱「泉之角」(Ras el-Ain)。這城市在該撒利亞之南約42公里,耶路撒冷之北約60公里,座落在通往呂大城的大道上,地名原意是「背叛祖國」和「代替其父」。後來﹐羅馬大希律王為了紀念其父安提帕特而於主前9年重建的。

聖經惟一記載過「安提帕底」名字,就是羅馬兵丁護送使徒保羅由耶路撒冷被解到該撒利亞時,曾路過此地(徒23: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