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定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定郡,中國古郡名。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境。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固原)[1]

歷史

漢代安定郡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郡治在高平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屬涼州刺史部。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領二十一縣:高平、復累、安俾、撫夷、朝那、涇陽、臨涇、鹵、烏氏、陰密、安定、參欒、三水、陰槃、安武、袓厲、爰得、眴卷、彭陽、鶉陰、月氏道。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甘肅省平涼市白銀市北部和東部及鎮原縣一帶。境內有蕭關。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42725戶,143294人。

東漢時有羌亂,永初五年(111年)內徙右扶風美陽縣,永建四年(129年)復還;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內徙右扶風,建和年間復還。初領高平、復累、安俾、撫夷、朝那、涇陽、臨涇、鹵、烏氏、陰密、安定、參欒、三水、陰槃、安武、袓厲、爰得、眴卷、彭陽、鶉陰、月氏道21縣,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並復累、安俾、撫夷、涇陽、鹵、陰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縣;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鸇陰、租厲2縣移屬武威郡;永建四年(129年),參欒縣移屬北地郡,北地郡鶉觚縣來隸。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領臨涇、高平、朝那、烏枝、三水、陰盤、彭陽、鶉觚八縣,有6094戶,29060人。延熹四年(161年)左右復置涇陽縣;中平年間末,陰盤縣移寄治京兆尹新豐縣,故地遂廢;興平元年(194年)分鶉觚縣置新平郡。東漢末領臨涇、高平、朝那、烏枝、三水、彭陽6縣。北魏時治安定縣[2]

隋代安定郡

隋朝初年,改涇州為安定郡。戶七萬六千二百八十一,下轄七縣:安定縣、鶉觚縣、陰盤縣、朝那縣、良原縣、臨涇縣、華亭縣。唐朝時,又改為涇州,天寶時,改涇州為安定郡。戶三萬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十九。下轄五縣:安定縣、靈台縣、臨涇縣、良原縣、潘原縣。至德元年(756年),改安定縣為保定縣,安定郡為保定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涇州。

視頻

安定郡 相關視頻

看看北魏拓跋如何崛起,入主中原,稱霸一時
2分鐘看完唐朝的盛世到衰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