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吉白茶 |
中文學名:安吉白茶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種:茶葉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芽如金鑲碧鞘,內裹銀箭,十分可人。沖泡後,清香高揚且持久。滋味鮮爽,飲畢,唇齒留香,回味甘而生津。葉底嫩綠明亮,芽葉朵朵可辨。
2004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基本內容
- 亞 種:安吉白茶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種:茶葉
- 中文學名:安吉白茶
- 科:山茶科Theaceae
- 亞 綱: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 分布區域:安吉縣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界:植物界
- 屬:茶屬Camellia L.
-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 功效: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
物種起源
安吉最早於1930年在孝豐鎮的馬鈴岡發現野生白茶樹數十棵,「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焙後微黃,為當地金光寺廟產」(《縣誌》),後不知所終。安吉白茶樹為茶樹的變種。春季發出的嫩葉純白,在「春老」時變為白綠相間的花葉,至夏才呈全綠色。
1982年,浙江農業資源普查時,在天荒坪鎮大溪村橫坑塢800米的高山上又發現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樹,嫩葉純白,僅主脈呈微綠色,很少結籽,後育成「白葉一號」品種[2]。當時縣林科所的技術人員劉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
至1996年已發展到1000畝,可以採制的只有200畝,年產干茶不足千斤。
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屆鬥茶會上以「玉鳳」茶名獲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獲99.3分,1991年再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獎。
形態特徵
安吉白茶屬綠茶類,按綠茶加工原理並根據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質特性。安吉白茶外形形似鳳羽,色澤翠綠間黃,光亮油潤,香氣清鮮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明亮,葉底芽葉細嫩成朵,葉白脈翠,安吉白茶富含人體所需18種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於普通綠茶3-4倍,多酚類少與其他的綠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別鮮爽,沒有苦澀味。
生長習性
安吉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總特徵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全縣年降雨量2003.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5小時,年平均氣溫17.0℃。安吉縣境內天目山脈自西南入境,分東西兩支環抱縣境兩側,呈三面環山,中間凹陷,東北開口的「畚箕形」的輻聚狀盆地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適宜種植茶樹。
主要價值
截至2017年,安吉縣白茶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總產量1860噸,總產值24.74億元,帶動種植戶達15800餘戶,產業鏈從業人員19.8萬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植物文化
產品榮譽
2004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9年11月15日,安吉白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019年12月23日,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2020年7月20日,安吉白茶入選中歐地理標誌首批保護清單。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安吉白茶原產地域範圍以浙江省安吉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安吉白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產區的請示》[安政文(2003)50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浙江省安吉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安吉白茶的生產加工應具備以下主要質量技術要求條件:采自「白葉一號」茶樹的鮮葉;採摘期應在春季;採用攤青、殺青、理條搓條、攤涼、初烘、焙乾、整理等主要加工方法;茶葉含水量不高於5%;茶葉游離氨基酸總量不低於5%。
安吉白茶具體的生產加工環境和技術指標要求等,應以安吉白茶國家標準為準。
專用標誌使用
在安吉白茶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需要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的,應向本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查合格批准後,方可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