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凌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位於祁門縣北部,東與黟縣接壤,東南與大坦鄉相連,南、西南與古溪鄉、歷口鎮毗鄰,西北與石台縣交界,行政區域面積209.7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安凌鎮戶籍人口為13597人。

明、清時期,分屬石埭縣石埭鄉的八都琅田裡、九都長樂里和十都安節里;1995年12月,恢復赤嶺、雷湖鄉,撤銷城安鄉設立安凌鎮;2004年12月,赤嶺、雷湖鄉再併入安凌鎮。截至2020年6月,安凌鎮轄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城安村。

2019年,安凌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分屬石埭縣石埭鄉的八都琅田裡、九都長樂里和十都安節里。

1949年11月,屬沙堘區。

1958年10月,成立安凌公社。

1959年3月,安凌公社劃入祁門縣。

1961年10月,撤銷安凌公社,分設城安、雷湖、赤嶺公社。

1983年7月,撤銷公社分別設立城安、雷湖、赤嶺鄉。

1992年3月,城安、雷湖、赤嶺合併設立安凌鎮。

1995年12月,恢復赤嶺、雷湖鄉,撤銷城安鄉設立安凌鎮。

2004年12月,赤嶺、雷湖鄉再併入安凌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安凌鎮轄16個行政村:王村、菖蒲、雷湖、五里拐、星星、土峰、賽豐、琅田、蘆荔、城安、五星、聯合、赤嶺、廣大、廣聯、廣樂,下設10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安凌鎮轄12個行政村:雷湖村、星星村、城安村、蘆荔村、赤嶺村、廣聯村、廣大村、廣樂村、王蒲村、五峰村、琅豐村、星聯村,鎮人民政府駐城安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凌鎮地處祁門縣北部,東與黟縣接壤,東南與大坦鄉相連,南、西南與古溪鄉、歷口鎮毗鄰,西北與石台縣交界, 行政區域面積209.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凌鎮位於祁門縣縣境北部丘陵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為中部為大片河谷盆地,四周為山地,黃山余脈東入南出。主要山脈有望江尖、珍珠塔、草坪塔、大曆山等。境內最高峰望江尖位於星星村,海拔1226米。

水文

安凌鎮境內河道秋浦河、梅溪河均屬長江流域,總流域面積159.4平方千米,總長37.9千米。

自然災害

安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風災等。水災兩三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6-8月,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98年6月25日,降水量達300毫米以上,山洪暴發,形成百年一遇的洪水,損壞房屋400間、塘庫壩35處、渠道2965米、護岸56處11570米、橋樑21座、道路54千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00餘萬元。

自然資源

安凌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石灰石、黏土、花崗岩河砂等。其中河砂含量非常豐富,可供大型機械開採。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建有國有大洪林場。

2011年,安凌鎮有耕地面積16824畝,其中水田14433畝,旱地2391畝。林業用地17.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2.6%。

人口

2011年末,安凌鎮總人口為1366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24人,城鎮化率11.9%。另有流動人口4567人。總人口中,男性7097人,占51.9%;女性6569人,占48.1%;14歲以下1626人,占11.9%;15-64歲10509人,占76.9%;65歲以上1531人,占11.2%。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0人。

2017年末,安凌鎮常住人口為13500人。

截至2019年末,安凌鎮戶籍人口為13597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凌鎮完成財政總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97.7%。人均財政收入146.6元。農民人均收入6350元,比上年增長10.3%。

2019年,安凌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2011年,安凌鎮實現農業總產值6738.8萬元,比上年增長6.6%。

安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884.6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蔬菜等。2011年,茶葉種植面積6275畝,產量216.2噸;蔬菜種植面積3974.2畝,產量4679.1噸。

安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9357頭,年末存欄8111頭;家禽飼養量44894羽。

工業

2011年,安凌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261.1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安凌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736萬元,比上年下降0.49%。[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凌鎮有小學3所,在校生642人,專任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26人,專任教師3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預算內教育經費690.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68.8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安凌鎮有鎮文化站1個,藏書1800多冊;農家書屋16個,藏書32000多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223戶,入戶率3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安凌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43張。專業衛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700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400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安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戶,人數62人,支出89280元,比上年增長8%,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長9%;城市醫療救助5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35人次,共支出41750元,比上年增長6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30戶,人數642人,847440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283人,參保率9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安凌鎮有郵政局2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000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6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8.5%;移動電話用戶2690戶。[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安凌鎮有自來水廠1座。

供電

2011年末,安凌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胥嶺至安凌輸變線路改造完成。

交通運輸

2011年,安凌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網絡。省道大青線過境,境內長14千米。縣道赤柯線過境,境內長13千米。各村實現村村通公路。有雷湖到祁門的班車,日發客運汽車7班次,日均客運量2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安凌鎮因取原城安鄉和雷凌鄉各一字而得名。

風景名勝

九龍景區

九龍景區位於安凌鎮赤嶺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牯牛降東側,為祁門牯牛降重點景區之一。景區因有九個形態各異、深不可測的的池譚而著稱,是整體岩體形成,形似人工雕刻,實為罕見的花崗岩峰叢地貌奇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