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安保漏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成為戰後日本第一位被暗殺的(在任或前任)首相。前海上自衛隊員山上徹也使用自製簡易槍械完成了這次刺殺。現場視頻曝光後,安倍這位日本前首相的安保工作引發廣泛質疑。中國專家認為,根據現場視頻和司法解剖報告,襲擊者能打中安倍要害,有一定巧合成分,但鬆懈的警衛仍然要負主要責任。
安倍晉三遭槍擊後 現場工作人員曾大喊求助路人 圖源 視覺中國
現場安保飽受質疑
安倍遇刺後,現場安保工作廣受批評。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9日報道,專家認為,日本選戰當中的安保難度較大,與其他國家相比,對槍支的警備仍有極大改善空間,警察當局也急需完善警備制度。
報道稱,按照日本慣例,現任閣僚和前首相都必須有警視廳警備部安排的「安全警察」隨行,提供安全警備保障。日本的「安全警察」制度始於1975年,日本參照美國總統的特保模式建立了「安全警察」制度。而常年擔任首相的安倍顯然應該是日本最高級別的安保對象之一。當天,安倍身邊有奈良縣的地方警察和日本警視廳的「安全警察」同時在場,也事先確認了現場有無安全隱患。不過,日本要人的警備更側重刀具和鈍器防備訓練,而歐美更側重於防範槍擊。
報道稱,歐美國家不但會提前確認現場安全,也會更注意周圍人的手部動作,甚至還會部署狙擊手。在槍支管控非常嚴格的日本,顯然是警察當局對槍擊的警備存在漏洞,安保水平與美國等國有質的差距。
曾擔任日本警視廳警備局長的米村敏郎10日接受日本NHK網站採訪時表示,政治家在選舉期間進行街頭演講的安保措施,與通常對重要人物進行安保的措施不同,因為前者是與社會不同群體進行近距離接觸。由於政治家與選民距離很近,所以對警察來說,這樣的安保是最難的。米村還指出,在安保現場,當出現對被保護者造成很高可能性的危險時,安保人員必須立刻判斷和行動,而不是等待上司命令,所以日常進行徹底的訓練和教育尤為必要。
路透社稱,安倍遇刺引發人們對保護要人的質疑,因為這個國家槍支犯罪極為罕見。幾位評論員表示,這位前首相周圍的安保力量本應該更加強大。前日本警察告訴日本TBS電視台,在那種情況下,任何人都可以從那麼遠的地方打到安倍,「我認為安保工作太弱了。」一位VIP安全專家則告訴日本NHK電視台,當時安保人員應該全方位覆蓋安倍。
打中安倍有「巧合成分」?
據日本共同網9日報道,奈良縣警方9日公布司法解剖結果稱,安倍頸部和左上臂共2處有中彈傷口。而警方公布的死因是「左上臂中槍損傷左右鎖骨下動脈導致失血過多死亡」。實施搶救的醫院8日稱頸部有2處槍傷,而警方則表示不清楚頸部另1處創傷是否由子彈造成。
從視頻看,襲擊者山上徹也第一槍似乎並未打中,當時安倍未躲閃,仍然站在演講台上。致命傷來自襲擊者的第二槍,槍響後,安倍緩緩倒地。中國專家張學峰分析認為,發第二槍時,在襲擊者和安倍之間已經有多人,並且有人高舉「防彈公文包」進行遮擋,所謂防彈公文包,通常是由防彈的芳綸材料製作的,攜帶時呈公文包狀,遇到緊急情況時可快速展開,擴大保護面積。但當時防彈公文包並未展開。現在來看,即便完全展開也未必會發揮作用,因為防彈公文包展開後,主要是增加下部的防護面積。而當時安倍站在演講台上,且是頸部中彈。
襲擊者使用的是一把自製槍械,使用電機發裝置。之前有分析認為,很可能使用的是霰彈或者用黑火藥、鋼珠自製的具有類似效果的槍彈。如果是自製彈藥,散布過大,兩粒彈丸穿過人牆,似乎並未造成其他人員傷亡,而僅打中安倍脖頸,其中有一定巧合成分。
安保工作三大疏忽
多位專家認為,安倍的相關安保至少存在三大漏洞。一是警方對槍擊的可能沒有充分預料,這可能和日本國內槍擊案發生較少有關。去年日本只有10起與槍支有關的事件,其中只有一起是致命的。二戰後,也沒有發生針對首相或前首相的刺殺行為,顯然安保人員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日本新華僑報》總主筆蔣豐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奈良當地警方過度自信。奈良警方在臨時得知安倍要來當地進行演講的安排後,並沒有做出縝密而有效的安保安排,當地警方負責人表示,「當時收到保安計劃書時不覺得有何異狀或需修改的地方,故原案批准」。奈良縣警方一把手9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安倍被槍擊案是「27餘年警察生涯中最大悔恨」。曾在日本警視廳負責刑事偵查工作的吉川祐二表示,「當決定了具體演講地點,那麼就能迅速制訂警備計劃,所以時間緊迫不是問題。如果說真有問題,那麼也是警備力度和警備人員的認知。」
其次,安保級別不夠。日本媒體人山口昌子9日在《朝日新聞》下屬的「論座」網站上發表一篇專欄文章批評道,「在日本,大概是根據現任首相、前首相等級別來劃分安保等級。作為自民黨最大派系的領導者,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安倍晉三,應該擁有較高等級的安保。安倍遇襲時,身邊沒有保鏢及時跑過去保護。」安倍並非以首相身份進行演講,需要和選民交流,這也限制了對其實施更高級別安保。例如,安倍演講完全是在一個開放空間,確切說是在火車站外的一個路口,現場人來人往,身後公交車來去自如。感覺現場很混亂。對現場人員不僅沒有進行安檢,也未將圍觀者和安倍有效隔離。據蔣豐介紹,按照日本在任首相的安保級別,一般會有8名保鏢貼身保衛,其中4人在身後形成人牆,其餘4人分布在距離政要一米左右的4個方向。安倍當天身邊顯然沒有達到這種安保等級。
最後,安保人員處置不力。蔣豐表示,安倍貼身保護的人員在相關技能與應對方面有重大欠缺。安保人員沒有在聽到第一聲槍響時迅速做出反應,比如將安倍迅速撲倒。當時沒有一人這樣做,而是都在扭頭看,這導致襲擊者有機會在數秒後開了導致安倍致命傷的第二槍。這數秒的安保空白反映出日方安保人員在應急處置方面的技能與意識方面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