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守珠待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守珠待兔

中 文 名: 守株待兔

類   別:成語、典故

意   思: 不知變通

出   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寓   意: 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旁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樹根,等着奇蹟的出現。 此故事用於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1]


成語典故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成語釋譯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