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車那些事——駕校風雲(雨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車那些事——駕校風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學車那些事——駕校風雲》中國當代作家雨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學車那些事——駕校風雲

如果你是一個人生小白,當你走進駕校這個小社會時,註定,除了手忙腳亂就是張口結舌。

制動離合這些與你的思維模式毫無關聯的專業術語,每天像鬧鐘一樣重複N多遍後,深感,當年物理課上睡的那些覺,終於要開始償還了。

對於只熟悉兩輪自行車運行模式,把一襲長裙,長發飄飄的騎車姿勢,當做唯美畫面理解的資深女人來說,汽車像極了高冷的男神,如何與它交流是個很茫然的問題。

我的女教練——確切說,一個身份信息上的女教練。她的衣着、髮型、舉止在我看來和男人沒有差別。等到和我一學習起的兩個同事坐上開往訓練場的皮卡車後,更是堅定了我的判斷。

女教練開足馬力在「八四七」部隊的一個對外訓練場開始了狂奔。兩邊的樹紛紛後倒;牆壁、彎道在我們面前一晃而過。剛看到一點開闊地冷不丁她又來個急剎車,稀里嘩啦,我們能做的除了東倒西歪就是彈起來碰撞車頂。一頓殺威棒打下來,同車的五個人,兩個已經飛跑出去,蹲在路邊嘔吐不止。

第二天,我的同事,昨天嘔吐學員之一,終因身體原因退出了學習。如同兩個毫無徵兆的離婚夫妻,對外理由只有一個:性格不合。

我們的三人同盟瞬間瓦解,現在只剩下兩人並肩作戰。

二十多人,一輛練習車,站一早上不見得就能上一次車。年輕學員思維敏捷,一點就通,是教練們的最愛,尤其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男教練們也把他們耐心細緻的敬業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像我這種一把年紀,連摩托車都沒摸過的機械小白,手忙腳亂折騰半天,也沒能把它們配合起來。教練不愛煩地說:「走啊!」一臉無辜的我回頭怯怯地問:「怎麼走?」

這種不耐煩的口吻,實在是太過輕描淡寫了。枯燥乏味地訓練,精疲力盡的教練口無遮攔在所難免,情感脆弱的學員為此備受煎熬,不斷有人退學離開。

同事在鄉鎮工作時,開過幾年車,雖是無證駕駛,也是熟手;稅務系統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學員,上車後不慌不忙遊刃有餘地開車技術讓我們羨慕不已,每次教練表揚學員一定有她,我們幾個笨女人帶着無限崇拜圍着她取經。

「我是賭氣來這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在家跟着老公學車,罵的我實在受不了,才賭氣報名到了這裡。」

「要是有個罵我的老公能教我開車多好啊。」想起機械盲老公囑咐我要給家裡考個駕照的任務,哪怕是個罵人的老公,此時,也是極品。

學員,教練,我和同事按照學校模式理解了這種關係,況且還是交了很大一筆學費,理直氣壯的關係。

休息時,學員甲告訴教練,昨天買的涼帽很適合她,沒幾天學員F遞給教練一支口紅:「教練看你嘴巴乾的,把這個塗上。」

一周後,情況有些微妙。二十多人中有四個人單獨上車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四個人中就包括我和同事。

「明天早上七點你們三個來練車。」女教練隨口叫了三個學員的名字。

「我明天也來吧,教練。」熱情洋溢的我毛遂自薦要求進步。

「你就不用來了,八點再來吧。」

旁邊有學員拽我的衣服,附耳低語:「這三個人一個是教練的親戚,一個是教練老公的同學,那個胖子是某院長的的公子,你瞎湊什麼呀。」

「Oh, my God」這複雜關係,直接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二天,和同事早早到場,剛要上車,女教練喊到:「你們倆再等等,讓他們幾個先練。」

「我怎麼發現有問題了?」悄聲問同事。

「問題大了你才發現。」

「現在我們怎麼辦?」

「跟我來……」

江湖中人最忌諱的就是偷學別人手藝,我們卻發揮到了極致。

學員練車教練在副駕上邊走邊講解的好習慣,被我們充分利用,皮卡車的後排座位成了我們的偷學基地。尤其是那三個七點到校勤奮練車的學員,坐在他們練車的後排,你會聽到教練不同尋常地講解。除了聽,還要學會看,站在其他學員練車的車前,仔細看教練指揮他們打方向時的車輪轉換。

有過開車經驗的同事一下就把上車才能解決的問題,在車下基本解決,等到我們上車練練習時,成功率高極了。

沒多久,另外兩個上不了車的鄉村老教師,去校長那裡投訴了教練。校長再三安慰,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副校長當教練。很快各隊不斷有學員加入他們的隊伍,這隻由年齡偏大學員組成的小分隊被其他學員們戲稱為:「老年別動隊」。每天看着他們在不遠處慢條斯理地練着車,真為他們的勇氣叫好。

側方停車練習沒幾天,同事的父親病危住進了醫院。他的離開,讓我頓覺孤立無援。

倒車入庫時,女教練語重心長地說:「這期你過不了,入庫就不要練了,等到下期再考吧。」

「為什麼?我一定能考過?」

「不行,你考不過,你會影響我的過考率。」

眼看着其他學員正在從乙庫移往甲庫,我卻沒能一次上手,還在考慮怎麼辦時,一天清晨,駕校突然開始了考前測試。按規定,只有通過測試的學員才能參加考試。

主考教練對測試做了詳細要求,當女教練走過我的身旁時,我看見一絲玄妙微笑滑過她的嘴角。

其他學員替我着急,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測試時讓我注意他們的手勢。有了外合,里應才是關鍵。現在除了自救,別無他法。

拿出筆在駕駛教科書的背面快速記錄,我寫下的是:向右打死——回1圈……向左打死——回1又1/4圈——打死——回2圈……學員測試移庫時的全部步驟被我一一記下,如同一個機器人,要在雖短的時間內飛速掌握全部內容。

等到該我測試,按照記憶的步驟邊背邊打方向,稍有含糊就與車外幾個年輕人的手勢應和一下。端端正正我把車順利倒入,接着又從乙庫移入甲庫。

測試結束後,女教練走過來,她有些吃驚地問:「你測試過了?」

「為什麼不呢?考試我也會過的。」

測試成功,給了我百倍信心。離正式考試還有三天時間,我要全力以赴練車。

訓練場循環前行的四、五輛教練車,如同黑夜中飛翔的螢火蟲,它們正在點燃我的全部希望,我要一刻不停地去追逐。

一輛車下來,又飛快從另一輛車上去,偌大的訓練場,我來回奔跑。一位教練調侃說:「前面是輛架子車我看你都會上去的。」

勤奮最能感染人,這三天,每一位教練都給了我嚴厲而又中肯的指導。當然,這指導有的只有通過手掌的力量,才能在我錯誤的手上、慌亂的腿上留下深深記憶。以至於上路後,錯誤動作一出現,立馬手背和腿就會隱隱作痛。

「不打不成器」,在這,被我做了最好詮釋。

[1]

作者簡介

雨晴,一個與文學無關的寫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