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由瓜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由瓜得,古時有一位先生,學問高明,弟子眾多。有一天,先生在園中散步,倦了,就坐在一株無花果樹下乘涼。偶一回頭,見地下種着西瓜,那斗大的瓜,卻生在又細又脆的藤上。

原文

古時有一位先生,學問高明,弟子眾多。有一天,先生在園中散步,倦了,就坐在一株無花果樹下乘涼。偶一回頭,見地下種着西瓜,那斗大的瓜,卻生在又細又脆的藤上。看那無花果樹,樹身極粗,所結的果子卻又極小。

那先生看了西瓜,又看了無花果,心裡忽然起個念 頭,想道:「據我的意思,造物應該把西瓜結於無花果樹上,才覺相配。」說着,立起身來,把無花果樹,用手搖了幾搖,說道:「你的枝幹很硬,若結出西瓜大的果子,也載得住,怎麼天倒叫你生這小果子呢?」又走到西瓜田裡,把瓜蔓輕輕一拉,早斷了幾根,便說道:「你這樣軟弱細小的東西,偏結了這般大的瓜。你若結了無花果般大的果子,才覺相配。天公真真顛倒,我看萬物的位置,不稱的多着哩!」

先生說完這句話,仍回到無花果樹下坐了。剛剛坐定,一個無花果落將下來,不偏不斜,恰恰打中先生的鼻,鼻尖上早紅了一塊。先生頓時大悟道:「我知道了,天生萬物,各有各的用處,也各有各的道理,決不會顛倒弄錯的。假如照我的話,把這大西瓜結在無花果樹上,我這面孔,早已打壞,或者竟至喪命。幸而是小果子,不過小傷罷了。可知世界上的萬物,造物都把它安置得十分妥貼,我們何得妄去議他。」

——《茅盾童話選》

賞析

這一則故事,不可小看,有趣,有寓意,還有「道」。先生的形象,憨朴可愛, 自言自語或與果樹西瓜喋喋作語,很有些孩子式的天真,又不乏哲人的睿智。若我們做了他的弟子,影子般跟着他,並能時時聽到他在無人處的獨語,一定有趣有益極了。這是一個東方型的悟道者形象,言談舉止,性格氣質,都很有些中國傳統文化人的神韻。

這位古先生悟得的道理,是「天生萬物,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道理,決不會顛倒弄錯的……造物都把它安置得十分妥貼。」這種「造物妥貼」觀很有些老莊哲學的餘韻,是富有東方色彩的哲學觀點,同時與西方一些科學家信奉的「宇宙和諧」的自然觀相接近。這種自然觀驚嘆宇宙萬物的構成合乎美的法則,有着「完美的形式」,「令人驚嘆的對稱性」。這一自然觀鼓舞過從畢達哥拉斯到哥白尼到愛因斯坦以至現代的一些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神秘。區別主要在於西方哲人在信奉宇宙和諧觀念後進而探索這種和諧的規律,步步求證,窮根究底,從而得出重大的科學發現。而我們這位古先生在悟得「造物妥貼」之後,便得出「我們何得妄去議他」的結論,知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了。這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對待自然的古代東方式態度。

這則寓言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東方的悟道式思維特點。先生所明白的道,不是通過詳盡的考察、嚴密的推理得來的,是憑直覺跳躍得出:說來好笑,竟是無花果朝他鼻子一砸便使他大悟了。中間並無嚴密的邏輯、大量的取證可言。甚至有些滑稽,很象某些禪宗公案。從這裡我們可看出從先秦老莊到近代禪宗大師們大腦思維細胞靈動的軌跡: 由微塵見大千,由瞬間明永恆,由偶然物象直奔宇宙總規律,其思維過程竟只是一瞬的跳躍一瞬的悟,甚至「不涉理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這則寓言很值得研究思維規律的人們重視。

這寓言很象一出短小的獨角戲。古先生一人在園中作哲理思考,本是極易敘述得枯燥乏味的場面,而現在看到的卻是有趣極了的。這全仗「先生」形象生動、性格有趣——全仗作者筆力深厚。短短篇幅能活靈靈畫出這樣一個人物,可見青年茅盾(1918年前後)在刻劃人物方面已有很好的功夫。[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