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孤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孤雁》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孤雁》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孤雁》 這首詠物詩作於大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間。由於四川政局混亂,杜甫帶着家人離開成都,乘船沿長江 出川,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

這是一首詠物詩,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表達的就是亂離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詩通過對雁孤苦伶仃的描寫來象徵詩人自己。

作品原文

《孤雁》[1]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白話譯文

一隻離群孤雁,不想飲水,不肯進食,只是低飛哀叫,思念追尋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雲海之間,誰來憐惜着天際孤雁?

放眼望盡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鳴響震山谷,好想聽到同伴交換。

野雞不解孤雁心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詞句注釋

①飲啄:鳥類飲水啄食。

②萬重云:指天高路遠,雲海瀰漫。

③望盡:望盡天際。

④意緒:心緒,念頭。

⑤鳴噪:野鴉啼叫。自:自己。一作「亦」。

作品鑑賞

首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喚出「孤雁」,「不飲啄」。寫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拚命追尋,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着的「孤雁」。「不飲啄」體現出孤雁的執着,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決心。寄寓詩人當時渴望與親人朋友團聚的心情。

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境界忽然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顯得惶急、焦慮和迷茫。「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這一聯以「誰憐」二字設問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詩人所思念的不單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着叫着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它被思念纏繞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不停地喚,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從中體現出詩人流離失所,生活困苦,又沒有親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狀態。「猶」和「更」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與傷痛。

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堅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着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着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孤雁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讀者以「立體感」。

全詩以孤雁象徵自己。詩寫的是孤雁,無一字涉及詩人自己。但通過這只不飲不啄、穿飛哀鳴、思尋夥伴的失群的孤雁間接暗示了詩人在戰亂中隻身顛沛流離、懷念親朋的情懷。

名人點評

《鶴林玉露》:杜陵詩云:「孤雁不飲啄……鳴噪自紛紛。」……以興君子寡而小人多,君子淒涼零落,小人噂沓喧競。其形容精矣。

《潛溪詩眼》:(余)嘗愛崔塗《孤雁》詩云:「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八句;公(按指山谷)又使讀老杜「孤雁不飲啄」者,然後知崔塗之無奇。《老杜補遺》云:「鮑當《孤雁》詩云:『更無聲接續,空有影相隨』,孤則孤矣,豈若子美『孤雁不飲啄……相失萬重雲』,含不盡之意乎?」

《孤雁》云:「孤雁不飲啄……鳴噪自紛紛。」讀此篇便見得鮑當輩止是小家數。

《瀛奎律髓》:唐末有鮑當為《孤雁》詩,因謂之「鮑孤雁」;亦未能逮此。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中國故事·愛國篇(2)杜甫

歷史名人神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孤雁》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