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觀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觀之(國畫教授)
出生 1915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育椿
職業 國畫教授
知名於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知名作品 《井岡山黃洋界東望》、《獲塘曉晨》等

季觀之(1915年-1997年),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講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分會顧問。傳統功力極深,所畫山水集各家之長,從事山水畫創作和教學50餘年,多次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求靈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東北各地,其山水畫作品布局豐滿嚴整,用筆堅實,挺拔,勁健,墨色濃郁,蒼潤,色彩沉着,明快,諧調,作品有《井岡山黃洋界東望》、《獲塘曉晨》等。「蘊含北宗的骨力與綿密、南宗的挺拔與蒼勁以及元人的蒼茫與渾厚,又得北國山川丰韻,形成鮮明的自家風貌,堪稱季家山水。」

人物簡介

季觀之(1915.3-1996.4.20),字育椿,山東省煙臺市人,擅長山水畫。自幼酷愛國畫藝術,早年入北平華北學院藝術系後轉入輔仁大學美術系學習,西畫師從海里赫斯(德籍)、白立鼎(澳籍)和關廣志先生。中國畫師從溥雪齋、于非闇、胡佩衡、汪慎生、陳緣督先生。1938年畢業生後曾任教於輔仁大學 附中,同時擔任湖社畫會評議、北平美術會理事、監事等職,並與畫友晏少翔、鍾質夫、主持雪廬畫社,活躍在北京畫壇。1956年應聘到瀋陽魯迅美術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分會顧問。

藝術成就

先生的山水畫初學王石谷,石濤,後學李成,郭熙,進而精研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之法,同時泛鑒王蒙,吳仲圭,唐寅,仇英諸家,傳統功力極深,所畫山水能集各家之長,從事山水畫創作和教學五十餘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東北各地。他注重寫生,致力於現實題材的開拓。他認為傳統技法的認識只能通過實踐來實現,曾多次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吸取營養,積累素材。他引導學生傳統技法與實踐相結合,從大自然中尋求靈感。

從先生的山水畫中我們能夠看到先生對大自然的沉浸與熱愛。其山水畫作品布局豐滿嚴整,用筆堅實,挺拔,勁健,墨色濃郁,蒼潤,豐富,色彩沉着,明快,諧調,達到了既雄強渾厚又墨色淋漓的整體藝術效果,深得北國山川神韻,形成鮮明的自家風貌.先生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美術作品展覽,亦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及聯展. 先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為人坦誠,與世無爭,一生致力於繪畫教育事業,留下大量優秀作品。作品有《井岡山黃洋界東望》、《獲塘曉晨》等。

先生以他的藝術實踐影響了東北畫壇山水畫界的一代人。正如朱丹先生所評價:「季觀之先生的作品墨氣灑脫雋爽,變化豐富微妙,蘊含北宗的骨力與綿密、南宗的挺拔與蒼勁以及元人的蒼茫與渾厚,又得北國山川丰韻,形成鮮明的自家風貌,堪稱季家山水。」

相關事件

瀋陽市民向「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捐贈季觀之畫作《忠魂不朽》------

瀋陽市民歐瑞鵬將一本80年前出版的《日本地理大系———滿洲篇》和一幅國畫大師季觀之的畫作《忠魂不朽》贈予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當日,在該館舉辦的文物史料捐贈儀式上,3位市民和一家企業共捐贈了158件文物史料。 據統計,自1999年「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新館開放以來,已接受社會捐贈文物史料逾千件。「魯美四老」晏少翔、季觀之、鍾質夫、郭西河畫展,將於2006年7月6日至10日在天一莊舉行,雖然只有50幅作品參展,但件件堪稱精品,尤其是「四老」中惟一健在的93歲的晏少翔的作品更是在全國的收藏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魯美四老」在畫壇各樹一幟,晏少翔的工筆人物、季觀之的山水、鍾質夫的花鳥、郭西河的花卉都是畫壇中值得稱道的。  

季觀之寫真與作品

參考來源

  1. 風起遼海 魯美四老之季觀之,新浪收藏,2017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