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曉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曉蘇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總裁、董事長
出生 1949年12月24日
蘇州
國籍 中國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企業家

孟曉蘇,是集高級領導幹部、卓越企業家、著名學者於一身的著名愛黨愛國公知人士[1]

孟曉蘇博士1949年12月出生,出生在蘇州,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教授[2]。孟曉蘇博士是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的秘書(1983年到1990年)、原國家進出口檢驗局副局長(1990年到1992年)、原中房集團董事長(1992年起)、原幸福人壽董事長(幸福人壽創辦人)。現擔任中房集團理事長、幸福人壽監事長、匯力基金董事長、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等職務[3]

他被媒體譽為"中國房地產之父"[4]

人物簡介

孟曉蘇從一名普通的汽車工人到北京大學博士,從國務院領導人秘書到國務院直屬局負責人,從黨政官員到企業家,成為220多個城市中430多家房地產企業的領軍人,孟曉蘇的事業達到成功的頂峰。孟曉蘇身兼官員、企業家、學者於一身,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為推動中國的經濟改革、為推動房地產業和企業的發展而嘔心瀝血,屢屢建功立業。在這些閃亮成功的背後,支持孟曉蘇一步步走來的是他豐富的人生歷練。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樂·戈樂曼在《情商:為什麼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中提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以及達到有價值的人生目標,主要不是取決於他的智商,而是他的情商、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和別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的能力。這也許可以解釋孟曉蘇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輝煌。

跟孟曉蘇聊天很輕鬆、舒服,他思路敏捷、嚴謹,條理清晰。感覺談話的對象不是一位叱咤風雲的商界英雄,而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儒者。對孟曉蘇近半天的採訪中,翻閱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很容易被他那種飽含愛國情結和極富社會責任感的精神所感動。

人物經歷

北京八中的讀書生涯

孟曉蘇祖籍山東,是共和國的同齡人。1949年12月24日因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於蘇州而得名。出生短短的幾個月後,還在襁褓中的孟曉蘇便隨父母輾轉到了北方,4歲時到了北京。14歲那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當時和現在都很有名的北京八中。北京八中人才薈萃,上下屆和同級的校友中就有後來赫赫有名的校友,如賈春旺、周小川、蘇寧、閔維方等同學。這樣的順境本應一直伴隨他的成長,沒想到臨近初中畢業時,一場文化大革命就將孟曉蘇的高中夢與大學夢都打得粉碎。

兩年的文革生活

現在回想起這段時光,他淡淡地說「沒有什麼可抱怨,那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從他的話語中看到了他性格中的豁達與寬容。

經過兩年的文革生活,當大部分同學走向農村、牧區之際,孟曉蘇選擇進入北京汽車製造廠。「那個年代工人階級最光榮,在校辦工廠就加工過收音機小零件的我又開上了機床,當時我幹活技術很好,一心想當個八級工。」因幹活很好在工廠被稱為「小八級」的鉗工孟曉蘇也很關心政治,在工作之餘經常閱讀馬克思的《資本論》,那段經歷使他終身受益,後來他關於國企改革的精闢文章,包括《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論研究》等,都得益於那段時間熟讀的《資本論》。

孟曉蘇

北京汽車製造廠的生活

當時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是212吉普車,就是毛主席檢閱紅衛兵乘坐的那種車。就這樣,18歲的他成了一名汽車製造廠的磨具鉗工,後來又學了車工、刨工、鏜工、電工,一干就是十年。雖然做一名工人不是自己最初的理想,但是干一行愛一行,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因為年輕力壯,趕上需要出力的活兒,如安裝磨具的導柱與導套需要掄大錘,孟曉蘇都搶着干。18磅重的大錘在他手中掄得飛星走月。年輕人正是長身體時期,掄大錘時間長了,孟曉蘇的兩隻胳膊也就變成一長一短,右胳膊足比左胳膊長了一公分。以致現在買西裝也要把右袖放長才能穿。「這是年輕時掄大錘掄的!不過現在打高爾夫球就顯出優勢了。」孟曉蘇伸出兩隻手臂比劃着長短,言語中不乏調侃與幽默。

恢復高考的生活

1977年,高考恢復時,已是中共黨員、基層幹部的孟曉蘇猶豫了。十年的工人生活,已使孟曉蘇與工人們結下了濃厚的感情,但是進入大學求知更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廠領導認為孟曉蘇不上大學是耽誤人才,教育科喬科長主動為孟曉蘇報了名,又在特長一欄里填了他發表過的多篇報道,結果他考進北大中文系新聞專業。「我在大學裡是身上有很濃厚工人氣的學生」。回想起當年和工人們結下的深情厚誼,孟曉蘇說那是一輩子的財富。

工作的經歷

十年零十天的工廠經歷,孟曉蘇畢生難忘。在工廠工作的日子是艱苦的,但是孟曉蘇感到苦中有樂,工人們的質樸、無私精神無數次地感動了他。他和工人師傅和同伴們親切相處,大家也都非常喜歡這個技藝精湛的年輕人。「十年的工廠生涯讓我學會很多,我感覺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處事風格都發生了變化,我對工人同伴有着深厚感情」。20多年後他執掌的中房集團有幾萬名員工,這段工廠經歷對他以後作為企業家的生涯有着深深的影響。

從政經歷

1982年初,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孟曉蘇進入中宣部新聞局,後來中央辦公廳需要秘書,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胡啟立親自來挑,高大挺拔、儀表非凡且有一股子書卷氣的孟曉蘇被挑中了。33歲的孟曉蘇來到中辦,被直接分配給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同志當秘書,此後7年半時間,他一直跟隨在萬里這位堪稱是中國改革開放先鋒與闖將的國家領導人身邊,目睹並經歷了那個時代中央一系列經濟問題重大決策制定出台的過程。

在中南海那段日子裡,孟曉蘇廣泛接觸工業、農業、科技、文化、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工作,參與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得到前所未有的鍛煉和提高,也深受中央領導同志高風亮節風範的影響,他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由於多年接觸的都是牽動全局的經濟工作的大事,又直接參與並俯瞰了許多經濟改革的實踐,做過國務院領導秘書的他越來越感到理論的重要。徵得萬里同意,孟曉蘇於1988年再度考入北大研究生院,成為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蕭灼基、劉方域的在職研究生。

攻讀碩士期間,和孟曉蘇同時拜入這幾位教授門下的還有兩位同學,一位是現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一位是現任中央組織部部長的李源潮。做畢業論文時,孟曉蘇的論文題目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戰略問題》,李克強的畢業論文題目是《農村工業化:結構轉換中的選擇》,李源潮的畢業論文題目是《企業集團的發展路徑》。孟曉蘇這篇論文是他在國務院親歷經濟改革決策的積累之作。

1991年7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將這篇主張「堅持改革的市場取向」的論文發表在《管理世界》雜誌上,引發了對「市場取向改革」的一場激烈爭論。當年年底鄧小平同志踏上了南巡路程,1992年年初發表的鄧小平南巡講話確立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當時厲以寧把孟曉蘇、李源潮、李克強三位學生的碩士論文整理成一本書,定名為《走向繁榮的戰略選擇》。厲以寧寫的後記題目是《改革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如今十六年過去,師生4人當年的預期都被證明是正確的,已經變成國家正在進行的實踐」,孟曉蘇不無自豪地說。

孟曉蘇

在中南海的近8年時光,是孟曉蘇最忙碌的日子,他告訴記者,他幾乎從來未曾真正地休息過,即使是妻子生小孩時,他都不在醫院。當時跟醫院電話聯繫不方便,還是第二天妻子的同事打公用電話告訴他這一消息的。記者發現,孟曉蘇一談起他的妻子,便滿含深情。

孟曉蘇告訴記者,妻子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從來沒有讓他分擔家務。妻子生產時他不在身邊,孟曉蘇感到特別難過,他說他欠妻子太多。正因為他對妻子心懷感激,幾十年風風雨雨當中,好多家庭都經歷重組,而孟曉蘇的家庭卻和諧完美。

企業生涯

1991年1月,孟曉蘇走出了在旁人看來有着幾許神秘的中南海,調任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副局長。一年半以後,孟曉蘇被調往中國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擔任總經理。對於他來說,從商是一塊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奇熱土。


在此之前,孟曉蘇的仕途歷程和理論研究,均未與房地產業發生直接關係,他本人當時也沒意識到,正是這一次工作變動,再加上以往的閱歷和知識儲備,使他不僅當上了「中字頭」房地產國企「掌門人」,而且成為中國房地產界屈指可數的權威理論家和一系列房地產理論與政策的提出者。從汽車工人到北大博士,從中南海到中房集團,孟曉蘇在商海中拼搏了16個年頭,可他卻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商人。他說:「我是國家雇員,是無產者。我有不少下屬員工是有股份的,我沒有。因為我對他們實行經營者持股了,而上級對我沒有實行同樣的政策。我在工廠的時候就入了黨,一直受黨的教育,我把為國有企業工作更多地看作是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這一代人的理念大都如此。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這一代人只能是奉獻者。」

對孟曉蘇而言,在社會角色中「企業家」和「學者」哪個更重要呢?「我做企業家是被動的,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都是組織調動的。而讀書做學問是自己的選擇。」——孟曉蘇。

從事企業工作之後,孟曉蘇積極研究產業發展理論,用於指導行業發展與企業經營。他提出的「房地產周期性發展理論」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可,許多學者也積極參與房地產周期研究,豐富了這個對產業發展很為重要的理論;他帶領研究發明的「中房指數」已經連續發布了十三年,成為觀察行業發展的重要景氣數據,由中房指數系統發展起來的「搜房網」,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房地產門戶網。

孟曉蘇

孟曉蘇出於多年在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工作的經驗,以及對經濟發展現實情況的深入了解,多次向國家提出關於經濟發展和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他是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住房抵押貸款和抵押貸款保險的專家之一,被採納後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不僅有效改善了銀行的資產質量,而且推動了居民新的消費熱點的形成,拉動了相關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他所提出的將房地產業列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議很快為國家所採納,國務院文件明確「房地產業是中國新的經濟發展時期的重要支柱產業」。孟曉蘇與幾位同事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在中國發展廉租房建設、建立住房保障體系的政策建議,由於沒有被及時採納,忽略了保障性住房建設,造成近些年在發展商品房市場的同時,弱勢群體在住房上得到的實惠明顯過少,房價上漲較快,引發人民群眾的很大意見。孟曉蘇近幾年又多次重提這個建議,終於在去年8月被國家採納,將廉租房建設列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今年將全力推進。而孟曉蘇則及時提出引進國外盛行的房地產投資基金「瑞茨」,通過向社會發行的持有收租物業的基金,增強運營廉租房的能力,為廉租房業務的迅速發展尋找到廣闊的資金來源。

他還最早提出引進「反向抵押貸款」保險產品的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反向抵押貸款」又被人稱為「倒按揭」,是一些發達國家健全養老保障體系的成熟產品。社會上近年也掀起對這種「以房養老」新模式的熱議,很多人願意響應與參與。去年11月由孟曉蘇擔任董事長的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來,使人們更加盼望「反向抵押貸款」產品能在中國早日實現,為缺乏養老保障的中國老年人多提供出一種養老方式的選擇。

樓市觀點

作為中房集團這一國有房企的老大,孟曉蘇很少直接批評政府政策,但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地產30年成果展」上演講時,他直截了當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房價大漲是因為宏觀調控搞亂了供求關係,樓市拐點是媒體裹脅開發商炒作出來的,什麼價格都可以降,只有房價萬萬降不得,無論自住還是投資,現在都該出手了!

宏觀調控搞亂了住房供求關係

孟曉蘇承認,這幾年房價的過快上漲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但他認為,房價上漲源於嚴重供不應求,而造成嚴重供不應求狀況的原因在於宏觀調控把調控固定資產投資的一些正確政策不適當地用在了老百姓所急需的住房建設方面,對房地產進行了不適當的打壓。持續幾年控制產出,使得房屋供求關係發生嚴重逆轉,特別是2007年下半年,房價上漲的原因就是供不應求。

那麼,如何解決供不應求的狀況呢?孟曉蘇建議「多養豬」,即多蓋房子。他批評,面對因為供不應求而造成的房價上漲,有關部門出的主意卻是少建房,即抑制需求,反過來打壓需求,請問13億人的需求你抑制得住嗎?孟曉蘇直指今年下半年以來,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勢必損害產業發展,損害經濟發展,特別是抑制需求,不符合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依靠消費拉動經濟的政策。

關於樓市拐點

談到樓市拐點,孟曉蘇有點義憤填膺了。孟曉蘇毫不客氣地指出,樓市拐點論是某著名開發商被媒體裹脅的結果,其實就是把一些個別城市出現的房價下降誇大為全局。他給在座的聽眾講了一個「故事」:某著名房地產企業家,被媒體追問房價是否到了拐點,開始他不肯說,追到最後,他承認在某一個時間範圍內,在某一個地域範圍內房價出現了拐點。這時候媒體馬上炒作,這一炒作,把這位著名企業家弄糊塗了,結果他到了上海,就開始大講拐點。孟曉蘇說,政府前些年一直講房價要降,但是房價越打越高,這回賣家講了,他勸老百姓別買房,你再不信我就帶頭降價給你看,這樣給老百姓造成了心理衝擊。這種對拐點的擔心真的要變為現實嗎?從今年年初開始,觀望情緒影響了一些一二線城市,特別是舉辦奧運的北京。人們在等待奧運後全國經濟下滑,北京經濟垮台,房價下跌。孟曉蘇質問,從今年年初開始,又是雪災,又是震災,又是水災,還有人為的股災,難道還要去人為地造成一個樓災嗎?

預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輿論導向是老百姓預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為此,孟曉蘇以媒體過來人的口吻揭出了媒體炒作房價下降的「內幕」:媒體為什麼只拿深圳一地房價下降說事,而不看黑龍江,新疆房價在上漲,因為媒體人很多是沒有買房或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他們想買房,就把關注點放在了房價下跌上!

什麼價格都能降只房價降不得

孟曉蘇

鍾華宜認為:這種觀點屬於機械和片面的觀點,隨着本世紀內中國人口增長的拐點出現,在房源持續增加的前提下,房價必然出現不可逆轉的實質性下降。如果房價真的下跌怎麼辦?沒有什麼,我們必須尊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政府只能通過信息指導和有限的調控減輕波動的幅度,避免少數人過多的經濟損失。孟曉蘇談到近期香港發生過的房價下跌,當時人們也是盼望房價下跌給大家帶來福音,結果是17萬人成了「負翁」,2萬多套房子積壓,香港經濟為此受到損失,香港社會為此不斷發生動盪。中房集團曾和香港政府談,想買一些房子,用於大陸老百姓的度假,結果被香港媒體一擁而上熱炒。這個時候,香港媒體沒有人盼望房價下跌,都盼望房價上漲。孟曉蘇問,在房價下跌的時候,香港人買房了嗎,沒有。因為他們怕房價還沒有到底。中房要買香港空置房的消息出來以後第三天,香港的樓市就開始強烈反彈,而且從這個星期開始,持續六年下跌的香港樓市轉跌為升,香港人把這叫做中央救市,其實是香港人自己拿錢買房,救了自己的樓市,中房不過是給香港人增長了一個信心。據說,董建華在見到孟曉蘇時說了一句肺腑之言:什麼價格都能跌,房價是跌不起的。為此,孟曉蘇提醒大陸老百姓,有房產的人占絕大多數,沒房住的人只占2%,房地產已占居民財產的絕大部分。

中國房價還會漲鼓動百姓現在購房

美國最近經濟波動,引起全球經濟震盪,原因就是房價下跌,美國已經開始救市,我們現在是不是需要在房價下跌後再由中國政府來救樓市呢?

但孟曉蘇很樂觀,他說,目前的情況是房價沒有跌,而是在漲,只是漲幅比去年下半年低了很多。有人說企業的資金鍊斷了,但今年上半年投資增加了33.5%,銀行貸款只降低了1%,這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能夠承受的。20年來,房地產的價格前10年,每年平均上漲17%多,後10年,平均每年上漲近5%,最近4年裡,增幅達到每年8.8%。

既然房價不會輕易下降,孟曉蘇就為老百姓算了一筆賬:現在人民幣是負利息,100塊錢存銀行,淨得3.9元,通貨膨脹率是4.9,如果放在兜里,一年就丟3.9元,如果拿到股市,股市又是那麼個情況。現在又有人炒作說,奧運後,中國經濟將走向衰退。孟曉蘇認為,中國經濟有着強勁的內生性發展動力,內需強勁。胡錦濤最近兩次講話,一次講到要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一次講到要全力保持經濟平穩持續發展,引導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這是胡錦濤對購房居民的一次信心喊話,我們的媒體,房地產業也要對老百姓進行一次信心喊話。為此,孟曉蘇帶頭高喊:不論是投資型購買還是自住型購買,都到該出手的時候了!

人物訪談

推進改革需適當照顧既得利益

[1]新浪財經丁蕊:孟總,除了房地產和住房保障這些話題之外,其實您是全視角的跟隨着,如果以78年作為一個結點的話,您是全視角的跟隨着中國這30多年的經濟發展,回過頭來看,您覺得經濟上去的這麼大成效經濟發展最大的紅利或者是什麼樣的因素支撐着這些年的發展?

孟曉蘇:應當說這些年發展主要還是因為改革,如果沒有改革就不會有這30年,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30年前鄧小平帶動的這種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會像如今那麼鞏固,因為30幾年前我們是在78年入的學,77屆學生是78年入的學,我們入學的時候普遍社會上存在的是一種叫信仰危機,大家不信仰馬克思主義,不信仰毛澤東思想,如果不是後來果斷的推動了農村改革,並且把改革成果逐漸的引到城市,接着又推動了城市的市場經濟改革,股份制改革,那三大改革,在頭十年那個波瀾壯闊改革,使得中國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並且形成了最後對市場經濟的不可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人們的這種懷疑就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共產黨也沒有理由說我有能力來領導中國人民。

孟曉蘇

現在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共產黨又重新領導中國發展了30年,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鄧小平那一批人,他們義無反顧的推動了當時的改革,沒有當時的改革能有今天的成果嗎?肯定就沒有。

新浪財經丁蕊:您覺得像改革當中最大的受益者或者推動改革的,因為從上到下這一波的力量都有哪些就是匯集的這種?

孟曉蘇:改革最大受益者很明顯是人民群眾,別的不說,就說農村改革,農村改革誰得了利益,是人民群眾得了利益。

誰是阻力呢?就是那些社隊幹部,其實他們也是窮困農民中的一個分子,或者一個群體,但他們又在和窮困農村相比又是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的既得利益在哪裡呢?就是每天晚上多開一個會就可以多吃一個饃,這個饃就是他的既得利益,後來我們怎麼推動了改革呢?就是進一步解放這些基層幹部的思想,並且適當的照顧了他們的利益。當時改革開放初期那種幹部分好地、群眾分孬地、幹部分近地、群眾分遠地,當時這種不良現象就睜一隻眼閉一眼,後來隨着農村幹部的變化、土地的調整現在也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所以妥善的把握好改革的動力,同時化解改革的阻力,用適當的照顧既得利益的方式推動,就使得這個改革,一個是有人民群眾的原發性的推動力作為基礎,另一方面有中央的頂層設計,若干中央一號文件,通過這種方式推動實施,並且通過調節各個部門的關係保護農民的利益。現在已經把這些改革總結出來了,叫做既有頂層設計更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層精神,既要摸着石頭過河,到深水區的時候又要敢於闖關。這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經驗。

新浪財經丁蕊:像去年你來,因為有一個中國政府高層的新老交替,很多的學者,包括業界,重新拋出來一個話題,叫做重啟改革議程,因為現在很多情況可能比當年更複雜,面臨的環境更加的嚴峻,可能各方的聲音很多,包括我們的高層也都是經過很多專業的訓練,他們的思維和業務能力可能也都不太一樣,不同的兩個時代的呼聲您有沒有一個切身的感受?

孟曉蘇:我感覺太明顯了,當時在80年代的時候,從中央領導到地方上,都是在積極推動改革,當然也有不同聲音,但是因為這些幹部他都是在文化革命中被推到五七幹校,被送到了江西勞改,他們回來的時候都沒有想到自己還能夠當幹部,甚至還能恢復黨籍,有些老幹部當時79年、78年還在中南海上訪呢,沒想到一解放就當上副總理了,這批人他們變成了來自人民群眾的一部分,他們太了解工廠和農村的情況了,所以在推動改革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

但是沒想到後來30年的貧困發展,我們的幹部制度又沒有這樣的一種方式從基層和群眾中出現,而更多的是公務員,然後從科員干到科長,科長、處長、局長、部長,一定是在衙門裡,不能出去,你一出去脫離這個體制就不要你了,於是當脫離實際時間越長當的官越大,脫離實際10年當處長,脫離實際20年當局長,脫離實際30年當部長,他們沒有這麼多時間的更多的聯繫群眾,我們也沒有一個這樣的機制讓他們去這樣的聯繫群眾,我們不希望文化革命那麼的方式回來,我們又沒有找到別的方式。這些年的情況不同了,缺乏這樣的經驗,我現在看到的這些幹部我都替他們着急。

為什麼要重啟改革?因為改革在一些領域你們淡忘的太久了,特別是上屆的十年,頭一個五年都是能藉助於房改那時候的衝力,藉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那段時間已經忘記了保障房,後五年打壓商品化,使若干產業滑落蕭條,又慌忙的進行了一些大力度拉動,當拉動完以後你又打壓,就造成了讓人看出是很沒經驗的政府,一腳踩油門、一腳踩剎車,一把打左舵,撞到左馬路牙子,一把打右舵,撞到右馬路牙子,這樣的一種搖搖擺擺、幾起幾落這樣的一種調控,非常缺乏的看到他們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不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老百姓現在更需要的是自己買房,包括保障房和首套住房,也包括更多的房子。高檔房能更有力的拉動經濟,非說它是個泡沫,這麼多年你也沒看出它是個泡沫來,打了半天房價依然堅挺,現在誰都相信房價是在上漲而不是在下跌。這麼多年我們不斷的講這個道理就是沒人信,而每一次出來說房價要跌了,都有一批人捧臭腳,很奇怪,人的認識不能夠總在一個問題上跌跟頭,現在你說房價要下跌了,他還信,這個認識要傳導到領導層,領導層就認為是泡沫,趕快要打壓,要擠,他自己動手把自己好好的一攤毀了,自己還以為自己干好事呢,他鼓勵老百姓買空調、買電視、買潔具,鼓勵老百姓更多的消費物業管理和家政管理,他不知道這些東西根本上還都是起源於住房建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

包括連現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的體制不都是由政府來買單嘛,政府買單的資本在哪裡呢?說發了地方債了,地方債靠什麼來還呢?在現行體制下最終還是要靠土地嘛,一說土地就罵土地財政嘛,我們也希望能找出個更好的辦法,但是總得往前推進,總不能讓它停下來你想辦法吧,房產稅就是我們想的辦法。但是在這期間的土地財政和房產稅肯定有一個此消彼漲的過程,現在一賣地就批評他,他怎麼做事,其實我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算的賬,是按照土地增值以後把土地賣出去完全可以還得了這些債,所以他主張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算法並不錯,但是我們一片反對之聲。很多這種聲音聰明人聽起來,說這個聲音通過引導來化解,糊塗人聽起來就認為這是政策,被網民主導的政策這就是前些年的這種情況。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旺夫婆娘

新浪財經丁蕊:像您剛剛這番話,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講,或者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總結的話,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這也是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

孟曉蘇

孟曉蘇:我們說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這是在2000年我們提出來,由2003年寫入國務院文件的,在2008年面對着經濟蕭條和靠房地產啟動的時候,老總理溫家寶曾經在廣東講過這麼一句話,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他講的其實也很明白。如果我們一定要換一個壞詞彙,是綁架,那也可以我們換個說法,因為中國的詞彙多嘛,我是把房地產業比作成為國民經濟的旺夫婆娘,自打找到這個婆娘以後持續拉動經濟十幾年幫了兩屆政府,也可以說這個老婆綁架丈夫,因為娶這個老婆就不能搞小秘,這不是被綁架了嘛,我這麼說大家聽明白了吧,其實這個綁架不過是用一個壞詞彙說一件好事。

我曾經多次給大家講過一個侯寶林說的一個笑話,說賊夜裡到家裡偷米,先把包袱皮鋪到地上,轉身摸黑去抱米罈子,主人趁黑就把包袱皮給收走了,米就倒地上了,賊就摸黑操這包袱皮的角上,怎麼操也操不起來,賊就說話了,說這屋裡有賊啊,誰把我包袱皮給偷了。現在說誰是賊不大好說,因為誰都想把國民經濟整個打包帶走,都拉動起來,但是說房地產業是包袱皮靠譜,現在包袱皮一旦被收走,米倒地上了,連賊都要喊有賊,這種比喻可能更適合一些。

新浪財經丁蕊:如果按照十號文,就是03年確定支柱產業開始算,每隔兩三年或者更頻繁的一個調控,越調控房價反而越漲,這樣是一個怪圈或者是一個必然的這種市場的反應嗎?

孟曉蘇:我覺得人們應當痛定思痛,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對真理的認識,我們應該回顧朱總理在當副總理和當總理期間,當副總理的時候他是打壓經濟的,打壓房地產的,結果打壓到了相關產業下滑,那時候房地產業還沒有這麼重要,同時又沒有國內足夠的基礎設施建設來消化這些工業產出,於是就出現了一個低水平的產能過剩,剛才我已經講到了,這些產能過剩覆蓋了各個方面。

到了1997年,因為東南亞金融風暴以來,使得全社會都在思考這麼做對嗎,趕快轉型,這樣1996年他所發現的住房建設應當成為國民經濟新的亮點和新的消費熱點,這個觀點越來越在社會上被接受,而我們又成功的推動了這個觀點轉向住房制度改革,人們認識到真理是不容易的,結果客觀真理是老百姓的消費升級真的到了住房了汽車這個階段,擋是擋不住的。98年開始釋放購房的力量,2003年開始釋放購車的力量,所以這兩種內生動力很快就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連續若干年。

非要不順應經濟大勢,非要說老百姓退回去,退回到消費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那個時代,這就是這些年我們做的,誤以為我們還停留在那個時代,其實老百姓的消費主流已經越過了那個時代。說已經提升到高科技時代,到了光伏、風電那個年代了,也不夠實際。在這個之間還有一個什麼年代?沒有了,誰能告訴我老百姓還有別的消費,除了衣食住行為主,當然還有一些關聯的,還有什麼樣的消費。

更多的人群當他們進入城市的時候,他們希望有就業,產業是靠什麼拉動的?更多的人就業在哪個領域,農民工大量的在建築領域,很多人進城,小品演的《保姆和保安》,叫「三保」,兩個保安、一個保姆,就是這樣的一種就業結構,為什麼?因為第三產業未來會成為城市裡越來越增長的一個行業,這些都圍繞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不能夠脫離這個時期。

所以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真理,我希望不要倒退回去。而當我們認識到這個真理之後,出現的圍繞住房建設的這些混亂,這些多年不建保障房,這些房價不適當的過快上漲這些問題,很多是由於錯誤的調控造成的,並不是當年的初衷,這些問題應當是通過增大供應量來解決,結果每一次調控都打壓供應量,就造成了調控一次上漲一次,造成了人們思想的混亂。最後是要潑洗澡水連孩子都潑掉,這個支柱產業不要了,房地產綁架經濟干別的去了,這些人想直接發展鋼鐵業、水泥,直接發展運輸業,請問你的鋼鐵、水泥賣給誰,能不能動員老百姓每家買幾捆鋼材、買幾口袋水泥抱回家去拉動經濟去嗎,你必須組裝成東西老百姓才能夠買走,而老百姓有着旺盛的購房熱情,這麼打壓都打壓不住,這麼強烈的限購,老百姓偷着空子還要買,寧可離婚都要買,這麼旺盛的消費熱情你還發愁什麼,所以有些人為的東西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降房價需要更多的「鬼城」

新浪財經丁蕊:但是在這個房價一路上漲的過程中,有一段叫開發商的暴利說,還有一段是房價不斷的上漲改變了居民財富的分配,然後惡化了貧富之間的差距,或者你已經擁有住房的人可能是一個思路,你要買房的人是另外一個思路,你大城市的人是一個思路,小城市的人可能是另外的一種期盼,這麼複雜的一個現狀怎麼理清楚,然後對症下藥呢? 

孟曉蘇

孟曉蘇:首先我要講清,我作為多年中房集團的總裁和理事長,我是一直反對開發商暴利的,因為你看當年的中房,建了全國20%的房子,那時候都是低價位的,我也一直反對有些人說的,說房地產要擠干最後一滴利潤,要為股東謀利,我想還有企業社會責任一說,一定不能把房地產說成是一個不斷榨乾最後一滴利潤的這樣的一個產業,這是一種說法。但是真要是使這些說法變成一種實際,還要靠市場約束,就是供應量要大,真要搞到當年上海浦東那時候大量的房屋在那空着,那個時候說浦東是鬼城,上海人是不到浦東去住,那時候寧可給人家減稅和給人家上海戶口,都要鼓動人家去買的時候那時候沒有暴利了。所以商品房適度過剩,既能夠有利於購買者選擇,又可以抑制房價上漲。讓更多的供應量去擠壓他的利潤空間,這個我覺得應該從兩方面說,這不光是說人家血液不好有血液病就能夠做到的。

一方面開發企業要理解自己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要用提高供應量的方式,通過市場的方式來做到價格的平穩,當年香港不就是這麼做的嘛,可是香港當年做過了一下子把房價都壓跌了,可見這個供應量能夠把握房價的上漲和下跌。

但另一方面,我要算另外一個賬,就是說開發企業被罵說是血液病,開發企業的一些首領人物再去說是政府的低價和稅費,這一算上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加上房地產稅費都超過50了,再加上銀行利息達到75了,就是說最後開發商是在那25裡邊尋找空間,而大部分都被社會別的部門拿走了,於是又去罵政府和罵別人,罵金融機構。你看整個社會就陷入了豬先想殺驢,驢想先殺豬,這麼一個鬧劇,讓老百姓聽起來這兩個都不是好東西,都在剝奪我們,何必這麼去爭吵呢。這是一個算法。

再算算我們這些年房價上漲了多少倍,我記得我曾經展示過一篇1989年人民日報的文章,我在網絡上也登了,那時候方莊的房價是1600元一平方米,網絡上驚呼,人民日報的文章驚呼過高房價,說上海賣到2100到2300房子都賣不掉,一片一片空着,就是當時的鬼城,咱們辦呢,要打壓房價,這是1600元一平米,那是1989年的事情,現在到方莊去看一看,現在方莊當年建的那一批房子,現在二手房價是4萬元一平方米,24年增加了25倍,這個有點不可想象。為什麼會漲那麼快,這個不分析了,但是我們說的是當年買房的人他都獲益了。

我們翻過來再計算一下,在25倍的空間裡面開發商和政府得了多少,得了1倍,就算是他在當年賣價1600元里他掙的是多少救災1倍利分配,可是那24倍都是老百姓獲得的,我們又沒有房產稅制度,這些年就白住了,政府是拿了農民的錢幫助方莊周邊修路、治理環境、保安、警察,房產主都獲益了。我在方莊住過,我知道那個地方的房價並不是全市最高的,4萬元並不是全市最高的,有些四環外的比那還遠的地方能賣到6、7萬,學區房更高的不得了,誰獲益了,老百姓獲益了。又出現了一種指責,說這些獲益人都不是好人,只有沒買房、沒獲益的人這些人才是受損害的,他們怎麼不是好人,他們不是老百姓的大部分,根據住建部的統計現在有房的占了89%點幾,隨着房價的上漲老百姓富裕起來了,老百姓居住的更加寬敞、舒適,生活的更有尊嚴,而且隨着房價的升值老百姓的財富升值了,這不是件好事嘛。有多少人是把方莊1600元就死活不買,到了2000不買,到了3000不買,一直熬到現在的,鳳毛麟角,我們現在為這些人鳴不平,這些人也有辦法,住保障房就完了。

建保障房需引入社會資金

孟曉蘇:現在我們如果要是光想的是提高那些中等以上人的收入水平,這個拉動不了多少,因為富人你再提高,讓富人再多掙錢,他就存起來或者拿去干別的了。只有當窮人一下子獲得了高收入,特別是農民,農民變成市民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他的收入水平要變成市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就是三倍於原來的收入水平,窮人一旦得到了這些資金他很快就要消費,他就要買吃、買穿的、去買住房,這就是真正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動力,而且從道德理念上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傾向於這些低收入者,下一步的房地產政策要向他們傾斜,但不是因為要考慮低收入者的住房就去打壓高收入者的住房,要知道在現行的體制下這個低收入者的住房更多的是要靠轉移支付,要靠財政來補貼,這些資金哪裡來呢?很多是來自於土地收益,未來就是征房產稅你說跟誰征,不是從有錢人更多的征嘛,即便按我的方案戶戶都征,更多的資金還是來自於房子多、房子大的人,退稅制度更多的會匯集到低收入者和只有一套房的人。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去斷了這個財路,讓建保障房沒有資金呢?現在你一時的靠發債去建保障房,未來這些債怎麼還呢,所以一定要考慮地方政府的資金一定要有一個周轉,更多的老百姓去買房,包括商品房,包括高檔房,這才能夠使得政府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保障房建設裡面去,這個兼顧了社會各個方面,又滿足了中高低三個方面人們的需要,本來社會是應當那麼發展的,這也是98年我們房改方案設計的內容,怎麼現在就讓人家弄糊塗了呢,你以為政府就自己能印出錢來就去建保障房,這個錢就不用還嘛。現在新增加貨幣供應量,已經被新增長擋住了,說是要靠存量貨幣,最近我們也看到出現了一點錢慌,但是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社會上有得是資金,如何把這些存量資金釋放出來,我常做一個比喻,說現在一方面是大姑娘愁嫁、一方面是小伙子愁娶,需要一個非誠勿擾的平台,讓他們兩個人在這裡牽手。

就是資金方現在有很多錢,你比如說我是個保險公司的前任董事長,險資現在有大量的資金,收益率很低,急需能夠有一些渠道投出去,投在什麼地方去呢,要有一些金融創新產品。而另一方面就是建設方,包括地方政府和其他一些機構,他們需要資金,我更關注的是地方政府這14萬億或者更多的這些地方債,4年內形成的,怎麼化解地方債呢?社會上有的是資金,你通過一個什麼方式讓它一牽手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不去動這個腦筋呢。

我從2005年就提出引進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來當時叫救股市,2007年又具體的把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指向了政府的公共資產和保障房,現在拿它來化解政府的公共資產和保障房裡邊的這些大量債務不是非常方便嘛,有租金的就可以轉給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收租了,沒有租金的政府來交租,像公園,甚至政府的辦公樓,都可以拿去,賣給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美國連監獄都能給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了。還有一些低收入的產權房,像兩房做的一部分就是這種事情,人們說兩房出問題了,你們不知道兩房最近兩年他的股票上漲了1000%。

人家那邊為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叫好,因為他們吃過房價下跌的苦處,低迷了這麼多年,拖累了整個美國經濟,我們這邊卻還在為自己的房價上漲而發愁,而想辦法打壓房價,其結果採取的措施是越打壓越上漲,我們就不知道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將是中國經濟整個重要的支撐,因為只有這樣的市場才能夠支撐住這個支柱產業,而這個支柱產業就像一個頂樑柱一樣,可以帶來若干產業的繁榮。

小產權房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未來一定會合法化

孟曉蘇

新浪財經丁蕊: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像比如以北京為例,北京的那些城中村的改造,現在的現有的這種模式,拆的這種模式,是不是太過於激進,或者太一刀切?

孟曉蘇:我不太了解有些城市的情況,但是我要說的是,一個是小產權,一個是城中村,這說明農民群眾早都走在前面去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已經超越了政府的這種束縛,甚至在政府很多文件出來反對的情況下,人民群眾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已經跑到前面去了,正是像我們當年推動農村改革的時候,農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為了人民自身的例如,他敢於突破人民公社的束縛,最終證明群眾是對的。

而小產權和城中村,最終將證明農民是對的,在政府12年沒建保障房的這些過程中,是誰提供了城市的保障房?是農民,農民用小產權提供了產權房,他們的價格只是城市大產權房的1/4到1/3,很多低收入者因為買小產權分所以得以安居,另外城中村,就是租賃房,在有些城市,像深圳,租賃房、城中村已經占了城市一半的人口,打工者到這裡居住,農民就獲得了財產性收入,中國農民就是這樣建設了全社會最大規模的人間屋村,既為自己增加了財富收入,又解決了保障房不足的問題,又為政府保障房不足下了台階。如果沒有農民的這些偉大創造,我們不知道這12年沒建保障房的問題還要嚴重多少倍,所以我說是偉大的中國農民。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改革首創精神,並且通過頂層設計來保護和完善人民情況的行為,我認為小產權房一定要合法化的,城中村,一個是慎重利用,一個是改造,城中村的保障房在中國的保障體系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什麼很多地方建的公租房人家不租,太豪華了、太貴了。

新浪財經丁蕊:沒有貼近需求。

孟曉蘇:我現在覺得城中村挺好,可別改造來、改造去弄的低收入者租不起,既然是有農民的願望,你讓農民干就是了,當然可以利用這些土地來建,而這些土地相對又便宜,今後如何把它變成一種規範的土地使用方式,這需要避免法律,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的,這種土地制度,包括有農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制度,這在中國也有,不是說我們的土地都是70年,農民的土地是永久,未來我們這種土地制度完善化是有賴於小產權房的畫法化。

新浪財經丁蕊:剛才您提到了可能解決房價問題、房地產的問題,包括城鎮化的問題,可能需要新一輪的解放思想也好,或者把你的過去的一些頑疾徹底的打開,如果您做建議的話,123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怎麼來一步一步的做這些事?

孟曉蘇:我覺得推動經濟,進一步把這些支持支柱產業發展的政策用足,這樣經濟就會慢慢恢復起來,而市場調控一定是第一位的,政府調控是在市場調控之後的另一層調控,它是顧及到市場調控所不能顧及的某些方面,利用行政的力量來加以調整,比如說市場成為本身不承擔着保障房建設任務,不承擔着轉移支付,市場行為就是按勞取酬,結果按勞取酬起點公平就不會造成終點的公平,因為各種各樣的差異,就造成有的窮、有的富,政府行為要做這樣一次調節,這本來就是就是叫做雙重覆蓋說,就是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都是覆蓋全社會的,而這些問題往往被人家忘記了,我們的宏觀調控成了微觀調控,都是具體的微觀審批項目,甚至一直管到你的這個產品應不應該賣,什麼時候讓你賣,和讓你定什麼價格,這些越這麼做政府的這種只能越被人垢病,所以我認為這就提出了一個改革的題目,必須要把走錯的路再扭轉回來,要重推市場經濟的思想。

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機構明顯的不需要了,因為過去不適當的這種調控,設立和擴大的部門今後就需要慢慢的減下來了,所以這個千手觀音是不是還要繼續這麼調控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給千手觀音斷斷臂,為什麼叫它千手觀音呢?因為我們看到現在還有1700多項審批,1700多隻手,慢慢要減下來,總體上中國未來一定要走向市場經濟的道路。

而在市場經濟道路發展過程中,通過政府的這種規範的調控行為,可以減少社會的這種摩擦,儘可能兼顧到社會的各方面的公平,除了這兩條覆蓋以外,還有第三條覆蓋,就是慈善、愛心這又是一層覆蓋。如果織上這麼一張網,整個中國就會和諧的發展。而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要突破過去中間調控造成的這種認識誤區,包括領導層,主管部門,也包括社會上的專家層,這些專家們有的說的對,有的說的不對的,也需要群眾、老百姓、網友大家共同來推動整個社會認識向一個理性化的角度發展,儘可能把我們這個社會調節到最有利於各方面人群都能夠在從中獲取自己應該獲取的一份這樣一個和諧社會,才不是說空談誤國,我們需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使得經濟發展起來,使得各方面的就業能夠往上去,讓人們走出這個所謂最難就業季,讓更多的經濟發展的內生潛力釋放出來。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從近年看是大有前景的,所以我非常支持習主席的這句話,他說中國經濟增速完全可能在長時期內繼續保持較高的水平。這是可能的,而不是說是經濟下滑了,是黃金變白銀期了,今後是低速增長了,從此回歸到7時代了,我不持這樣的悲觀的認識,我對今後的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有這樣的信心,我想全國人民才會努力去實現中國夢。

豬肉漲價就打壓樓市 調控政策沒有找對目標

新浪財經丁蕊:您覺得像現在這種人人抱怨、人人喊打,社會情緒這麼波動,是不是因為政府調控的多目標性造成的,就是他沒有一個專一的或者盯住某一個目標、某一個合理的,比如說我就把房價收入比作為他所有工作的焦點,反而他是既考慮民怨、又考慮開發商的聲音、又考慮既得利益,這種多目標是不是造成了這種聲音的混亂?

孟曉蘇:你說的這個我想也有,就是說六神無主,他自己本身就沒有主心骨,一會兒聽這一耳朵,一會兒聽那一耳朵,當整個經濟低迷的時候他又想靠房地產業拉動經濟,等經濟一吵起來,出現了點通脹,其實是豬肉價格的上漲,他就打壓房子,豬肉跟房子還距離遠着呢,怎麼聯繫的我都不清楚,豬肉價格上漲多養豬就完了,怎麼想起來打壓房價呢。恰恰我想起來,當年在20年前的時候,治理通貨膨脹那時候也是農產品(6.54,0.10,1.55%)價格上漲,當時的國務院就打壓房子,奇怪,這兩個之間怎麼聯繫上的,我們不知道,但是這麼一打壓的話大家確實認為他動真的了,因為農產品很難打壓,所以拿房子出氣,這個打壓的結果大家看到的,越打壓越上漲,一打壓就打壓到供應量,決不會說打壓半天增加供應量,決不會拿開發商出氣反而支持開發商擴大開發,一定是反的,所以這就是六神無主的表現。  

孟曉蘇

這樣一種六神無主他能夠把經濟搞好嗎?在這種六神無主的心理狀態他搞的調控,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一腳深、一腳淺,本身我們設計的叫雙軌制,叫兩條腿走路,可是他總是一條腿蹦,要麼就是只建商品分不建保障房,要不然就是建保障房的時候打壓商品房。而且本來應當治多年不建保障房這個病,這條腿,本來右腿是好腿,左腿有毛病,他卻把人家右腿給鋸了。

新浪財經丁蕊:孟總,還想跟您探討一個話題,在房地產市場當中,因為央企或者有地方政府背景這些國企參與市場,他們有低成本的資金優勢,對於更多的民營企業來說可能有一些不公平的存在,所以就有人說央企你就干保障房就可以了,就不要做商品房承擔你的社會責任,您也是過來人,對這種建議怎麼理解?

孟曉蘇:我是主張推動房地產市場化,也主張推動房地產企業市場化,我們當年設計的這種雙軌制是市場提供商品房,主要指的是多元化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上市公司。而我們主張的另一條腿,就是由政府提供保障房,就是應當是由政府所屬的企業,他也是企業行為,這種企業和市場化的企業有所不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這種研究既是基於中國的國情,歷史上我們就是這樣,中房公司多年來也是不牟利,就是為了擴大開發量。另外也是學取了國際上的經驗,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他們本身都有這樣的建設機構,像新加坡的建房發展局下屬的這些國有企業,像香港的房屋土地規劃局下屬的居屋署和房屋署,像美國的住房部,像韓國的住房公社,他是以不盈利為目的,當然也要做到資金運營的安全和不虧損。

本來國際上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們為什麼不能夠讓這些國有企業更好的在這個領域發揮作用呢?因為12年沒建保障房,逼着這些國企必須要轉型,都要搞商品化。說國有企業要盈利,當時我們受的是這樣的要求,所以很多國有企業改制上市,他們已經不再是原有的國有企業了,我們看到很多原來的國有企業變成了上市公司,這部分企業我認為應當繼續保持在商品化的領域裡,這部分企業過多的承擔保障房任務是不利於股東盈利的。

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建設保障房的任務,就應該交給那些純國企,有人說這公平嗎?這個公平,因為保障房不盈利,但是當你限購,當你限制商品化,而只允許保障房發展的時候,這就變成了對民營企業的一種不公平,所以真是正是兩條腿走路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企業不需要過多承擔保障房的任務,更多的要交給這些國有企業,一方面要把自己的商品房蓋好,徵收稅費,地方政府還能夠通過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費轉移支付放到商品房建設裡面來,這是應該成為未來的一種主要模式,這種模式更多的是存在於像香港、新加坡這樣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個別的,像美國,他把一部分任務交給了開發企業,同時又給了一大堆免稅,當你持有這些租賃房的時候,你就享受這些免稅待遇,當什麼時候企業把這些租賃房屋賣掉的時候,這個免稅待遇就沒有了,這也是政府的承擔,但同時美國有住房部。所以我認為,其實是我的觀點,我認為國有企業應當更多的恢復到履行政府職能這樣一部分,而不應該在各個領域無限的擴張。

感恩的心

作為北京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只要母校有召喚,孟曉蘇就擠出一切時間,回校參加各類活動。在一次回校演講中,他把自己的人生成功歸因於母校北大的培養。他激動地表示,「北大這塊沃土給了知識和智慧,也給以品牌價值和自強精神。是北大給我的學識和能力使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我深深感激培育我的母校和各位老師。」他用實踐回報母校與教師。

孟曉蘇

在北大讀博士的時候,孟曉蘇就有個願望,想為學校與老師們做點什麼。當他親眼看到北大那些頗具名望的教授們,當時還住在侷促狹小的住房裡的時候,他就總想給教師們蓋出些好房子。

1995年春節,已成為中房集團公司總經理的孟曉蘇去中南海探望李嵐清副總理。李嵐清說,你現在搞房地產,我管教育了,你能不能為解決大學教工住宅做些什麼?孟曉蘇說:正好中房集團屬下有一個藍旗營項目,位置就在清華大學南門外,我就低價提供一批住房吧。李嵐清興奮地問:能提供多少套?孟曉蘇說:總共是20萬平方米,低價提供6萬平方米吧,大約600套。李嵐清問:價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孟曉蘇邊計算邊答:可以。李嵐清說:項目既然在清華南門,是不是就給清華大學?孟曉蘇說:我是北大的。李嵐清說:好!那就兩個學校一家一半吧。孟曉蘇當然同意。李嵐清副總理馬上就給兩個校長打電話,給他們送去好消息。後來兩個學校都極力爭取多要房,最後經商孟曉蘇同意決定:20萬平方米的藍旗營小區項目全部都給北大和清華。僅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他和中房集團把相當於6億元的經營收益貢獻給了兩個學校,這是迄今為止北大校友對學校做的最大物質貢獻。去年年底,兩校教師們以每平方米1900元的價格買下了房屋產權,而附近的商品房價格已經漲到每平方米一萬五千多元了,北大的1000戶教師和清華的1000戶教師不僅以低廉價格買到黃金地段的商品房,而且又享受到這一區域房價持續增值的好處,而這些都源自孟曉蘇的赤誠之心與奉獻之舉。  

孟曉蘇

現在,不知疲倦的孟曉蘇仍然每日操勞。他在擔任着中房集團理事長、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同時,積極參與慈善基金會的工作,擔任了宋慶齡基金會常務理事、北京華育教育基金副會長等社會職務;他還不時登上北大、清華、復旦等大學的講壇,向學生們傳授經濟理論與他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

孟曉蘇在北大光華2007屆開學典禮致詞上提到,西方的「ECONMY」意指算計精細和節省,而中國古籍最早記載的「經濟」二字則是治理國家。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稱讚丞相張良有「經天濟地之才」,後世稱當官做事為「仕途經濟」。所以他認為學經濟在中國是要承擔大任的。在經歷着規模空前的經濟社會變革,正在做着前人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堪稱是「經天濟地」的事業,這是的前輩們一百多年來渴望與追求的歷史機遇。

在激情歲月之後的孟曉蘇身上,有一種炫極而淡的人格魅力。山高人為峰,海盡天作岸。這份淡定與豁達,正是孟曉蘇踏遍千山萬壑後的心靈深處的基調。

視頻

大咖說丨孟曉蘇:有條件趕緊買房2017年8月7日發布

對話孟曉蘇:乘風破浪2017年10月1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