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頻

來自 作家網 的圖片

中文名=孫頻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西交城

出生日期=1983年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職業=雜誌編輯

代表作品=中篇小說《同屋記》

主要成就=2010至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鐘山》之星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獎」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榮獲「未來文學家」大獎

籍貫=山西交城

性別=女

人物介紹

孫頻,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現任雜誌編輯。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同屋記》、《醉長安》、《玻璃唇》、《隱形的女人》、《凌波渡》等。 2018年10月,孫頻《松林夜宴圖》 獲得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提名獎」。2020年9月5日,孫頻著作《鮫在水中央》獲得《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獎提名獎。2021年3月,入圍首屆PAGEONE文學獎短名單。2021年,榮獲「未來文學家」大獎。 孫頻,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現任雜誌編輯。2008年開始小說創作,至今在各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一百餘萬字。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同屋記》、《醉長安》、《玻璃唇》、《隱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鉛筆債》等。部分小說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選載。 榮獲2010至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 2019年6月,孫頻獲《鐘山》之星文學獎「年度青年作家獎」。 2019年11月,作品《光輝歲月》獲得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2019年收穫文學排行榜12月13日在上海發布,孫頻《鮫在水中央》摘得中篇小說榜第二。 2020年8月,作品《鮫在水中央》入圍第三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初名單。 2020年9月5日,孫頻著作《鮫在水中央》獲得《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獎提名獎。 2020年10月13日,孫頻《鮫在水中央》獲第六屆郁達夫小說獎短篇小說提名獎。 2021年3月,小說《我們騎鯨而去》入圍第一屆PAGEONE文學獎短名單。 2021年9月15日,小說《以鳥獸之名》入選第四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決選名單。 首次以男性視角寫作

  《鮫在水中央》由三個張力十足的作品組成,她將目光投向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故事毫無遮掩地展現出人性的善與惡,試圖從人的精神和身體中挖掘到疼與痛的地方。孫頻以犀利的文筆,將這些人的孤獨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鮫在水中央》中,孫頻首次以男性第一視角寫作,她說,因為以前一直寫女性,而且多是從女性視角來寫,時間久了難免覺得有厭倦感,想換個視角。「小說寫的是人,不是性別,不必刻意突出男性或女性,我有意想讓自己走出一些性別帶來的狹隘,能關注到這個世界上更開闊的東西,關注到更多的人群。」

  對於「女性寫作」的標籤,孫頻認為,女作家天性中更了解女性,更容易把女性寫好,這是與生俱來的,並不需要刻意強調。但每個作家都有其階段性的變化成長,例如她以前多關注女性,但隨着年齡增長,可能會願意關注更多人群和更多的存在方式。

  「探索人生中被迴避被遺忘的角落」

  近年來孫頻加入了江蘇作協,如今定居南京。她表示,不論是從山西到北京上學,還是從北京到南京,都讓她在擺脫巨大慣性之後感覺到了新的生命力。「這其實是文化對人的影響,建築、城市、風土人情、植被,都能囊括進文化的大範圍,這一切都在影響着人們內在的精神狀態。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句話,人就是生活在生活之中的。」她說。

  孫頻的作品經常給人以「疼痛」之感,為什麼做這樣的書寫,她說並非有意為之,而是生活給她的感覺本就如此,這是個感知力的問題,沒有目的性,作家只會寫最打動她的那些生活。

  在《鮫在水中央》的三篇故事中,她的人物也一直在執着於人性的刨根問底,對此孫頻稱,她所理解的小說就是在寫人、在探索人,希望作品中能稍微觸及到一些人生中被迴避、被遺忘的角落,能真正寫出那些小人物的生命力。

  孫頻說,此前,她在《我見過草木葳蕤》作了一次轉型,而此次《鮫在水中央》同樣也嘗試了改變,將曾經熾烈濃郁的情感藏起來一些,讓小說更幽微更含蓄,也更有回味的餘地,從那些尖銳的痛感走向開闊和寬容。「不是說沒有痛感了,而是更含蓄更深沉,我覺得這樣才更符合真實的生活。」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