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孔隙度 |
孔隙度是指岩樣中所有孔隙空間體積之和與該岩樣體積的比值,稱為該岩石的總孔隙度,以百分數表示。儲集層的總孔隙度越大,說明岩石中孔隙空間越大。從實用出發,只有那些互相連通的孔隙才有實際意義,因為它們不僅能儲存油氣,而且可以允許油氣在其中滲濾。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提出看了有效孔隙度的概念。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連通的,在一般壓力條件下,允許流體在其中流動的孔隙體積之和與岩樣總體積的比值,以百分數表示。顯然,同一岩石有效孔隙度小於其總孔隙度。
簡介
孔隙度是指基質中通氣孔隙與持水孔隙的總和,以孔隙體積占基質總體積的百分比來表示。孔隙度反映了基質的孔隙狀況,總孔隙度大(如岩棉、蛭石的總孔隙度都在95%以上),說明基質較輕、較疏鬆,容納空氣和水的量大,有利於根系生長,但植物易漂浮,錨定植物的效果較差;反之,則基質較重、較堅實,水分和空氣的容納量小,不利於根系伸展,需增加供液次數。陸相層序地層與被動大陸邊緣海相層序地層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陸相盆地沉積受多種因素控制,而且不同類型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又各不相同,造就了陸相盆地沉積類型多、相變快、橫向連續性差、縱向上層序厚度變化大,頻繁的湖侵湖退使湖盆沉積垂向上韻律變化快;因此陸相層序地層的形成、結構和模式更為複雜,研究更為困難.在研究與實踐中,中國學者根據陸相盆地的邊界特徵、體系域邊界特徵、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否有坡折帶等因素,建立了符合中國盆地沉積實際的坳陷型盆地和斷陷型盆地層序地層格架和模式.控制陸相地層層序發育的因素主要是湖平面的變化、構造、氣候、基準面的變化和物源的供給,特別是構造和氣候顯得十分重要,它們直接控制了湖平面的變化.陸相地層層序研究的方法體系主要包括露頭層序研究方法、實驗觀測和分析方法、測井層序地層分析、地震層序地層分析和層序地層的數值模擬方法.在油氣勘探中的區帶勘探階段、目標勘探階段和開發階段,層序地層學都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然狀態下材料中的的孔隙體積與材料體積之比,叫材料的孔隙度。它包括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不管它們是否連通。但在研究油貯的孔隙度時,所測量的孔隙度為連通的孔隙空間與岩石的總體積之比,即有效孔隙度。在一般情況下,有效孔隙度要比總孔隙度少5~10%。 多數油貯的孔隙度,變化在5~30%之間,最普通的是10~20%範圍之內。孔隙度不到5%的油貯,一般認為是沒有開採價值的,除非裡面存在有取出的岩芯或岩屑中所沒有看到的斷裂、裂縫及孔穴之類。
評價
孔隙度是儲層評價的重要參數之一.核磁共振(NMR)孔隙度只對孔隙流體有響應,在確定地層孔隙度方面具有其他測井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在中國陸相複雜地層的應用中常常發現NMR孔隙度與地層實際孔隙度存在差異,有時差異甚至很明顯,影響了NMR測井的應用效果.介紹了NMR孔隙度的理論基礎,在對NMR孔隙度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了國內現有的NMR孔隙度測井方法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通過對大量人造岩樣和不同:占性的天然岩樣的實驗測量,提出了適合中國陸相地層的孔隙度測井方法,改善了NMR孔隙度的測量效果.針對中國陸相地層的複雜性,建議不同地區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岩心分析,確定恰當的NMR測井方法,以獲得比較準確的NMR孔隙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