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嬴政為什麼非常討厭呂氏春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嬴政

來自網絡的圖片

嬴政為什麼非常討厭呂氏春秋自從誅殺了嫪毐之後,秦王嬴政對丞相呂不韋也開始存有戒心了。雖然丞相呂不韋為了秦國的強盛和統一大業日夜操勞,功績顯赫,但是他的勢力和聲望卻膨脹得讓秦王嬴政有些不安。他認為,要想讓自己的政權穩固,就必須把國家的軍政大權全部集中在自己手裡。[1]

秦王嬴政開始認真地翻閱研讀呂不韋和門下賓客一同編著的《呂氏春秋》,分析呂不韋對治理天下的理論和主張。

《呂氏春秋》是一部類似於百科全書的著作,有八覽、六論、十二紀,一共二十多萬字。書中對春秋時期的各家各派的學說都收錄進來,並且加以修改。其內容很豐富,包括了哲學、政治、社會道德、倫理等問題,也包含了不少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為了精益求精,也為了擴大書的影響,呂不韋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宣傳這部書。他讓人把全書整齊地抄寫在竹簡上,懸掛在咸陽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個字,就賞給千金。消息很快傳開,人們蜂擁前來,包括各國的游士賓客,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的文字加以改動。當然,這不一定就說明《呂氏春秋》這部書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也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權勢,沒有人願意出頭罷了。

秦王嬴政雖然了解丞相呂不韋一直對自己是極力扶持、鼎力相助的,但是他也看到呂不韋的政治主張跟自己的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分歧。

秦國自從秦孝公時任用商鞅就一直推崇法家的思想,主張依法治理國家,所以秦國始終保持着法治傳統。但是呂不韋的治國主張以及《呂氏春秋》所宣揚的都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和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的觀點。在地方政權的設置上,《呂氏春秋》這部書主張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仍要廣泛採取分封制。當初嫪毐就是利用大片封地培植起自己的黨羽和勢力,秦王嬴政對此深惡痛絕,他再也不能容許分封制的存在。

《呂氏春秋》中對於治理人民,提出的是「德治」和「法治」並用的主張,還主張「無為而治」。

《呂氏春秋》還對限制君主的權力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例如「任賢」、「擇相」、「知人」、「納諫」,觀點鮮明地反對君主專制和集權。

因此,秦王嬴政對《呂氏春秋》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更何況在嫪毐事件上,呂不韋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是,秦王嬴政又不忍心處死呂不韋,畢竟,在扶立子楚為太子這件事上,呂不韋功勞卓著,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沒有秦王嬴政今天的地位。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經過再三思考,下令罷免了呂不韋的官職,並把他遣返回洛陽封地養老。

秦王嬴政雖然把呂不韋打發出咸陽,但是仍然不放心,又派人去打聽他的動靜。結果得到報告說,呂不韋回到洛陽後,各國派去看他的使者絡繹不絕,有的還向他打探秦國的情況,有的國家甚至還出重金聘請他去擔任丞相。秦王嬴政聽到這些消息後,十分惱怒,同時也擔心呂不韋將來要是真去了別的國家,必成後患。

於是,嬴政經過深思熟慮,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您到底為秦國立了什麼功勞,使我對您如此看重,讓您身居高位,還給您一大塊封地。您到底跟秦國是什麼關係,要讓我叫您仲父!這些您心裡應該都明白。您還是離開洛陽去蜀地吧。」

呂不韋看到秦王的書信後,心裡百感交集。他自認對秦國盡職盡責,對秦王忠心耿耿,從來沒有做過越矩的事。但是秦王嬴政現在卻苦苦相逼,竟然要置他於死地!

呂不韋明白了自己面前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他悲傷地飲下毒酒,轟然倒下了。

呂不韋死後,他門下的賓客數千人將呂不韋葬在洛陽的北芒山上,參加葬禮的人很多,場面很大。秦王嬴政聽說了這件事後,十分氣憤,下令對參加送葬的人分別進行懲罰:從其他國家來到秦國的人,一律驅逐出境;如果是秦國的人,流放或遷走。

秦王嬴政在除掉了呂不韋的同時,也擯棄了呂不韋的治國主張,從此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國家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