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婺綠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婺綠茶

中文學名: 婺綠茶

綱: 木蘭綱

界: 植物界

屬: 山茶屬

目: 芸香目

門: 被子植物門

科: 山茶科

族: 山茶族

婺綠茶,具有「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三大特點。

品質特點

婺源盛產綠茶,曾長久享譽歐、美、日和東歐諸國。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在其1935年出版的《茶葉全書》中稱:「婺源茶不獨為路茶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

歷史傳說

婺源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載:婺源之謝源茶為全國六大絕品之一。明清時,號稱婺源「四大名家」的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和濟溪上坦源茶被列為貢品。濟溪上坦源茶葉脈潔白,香馥味醇,曾獲嘉靖皇帝賞賜匾額。

清乾隆年間,婺源綠茶開始大量出口外銷,成為英國貴族中不可缺少的飲料。宣統二年,龍騰人俞傑然建「祥馨實業花園」,種珠蘭、茉莉花數千盆為窨花之用,其花茶獲農工部金獎。後俞仰清精製「珠蘭龍井」,在1915年的美國「巴拿馬萬國和平博覽會」上獲金獎。

品種分類

婺源茶葉品種繁多。建國前,外銷茶有珍眉、針眉、抽貢、鳳眉、貢熙、窨花茶、三角片、綠茶粉、壽眉、白毫、銀針、炒青等。建國後,1981年「雨茶一級」和「貢熙一級」獲國家優質產品獎;1982年「婺源茗眉」被評為全國名茶;1985年「特針特級」、「特珍一級」和「雨茶一級」三個產品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特珍特級」、「特珍一級」和「雨茶一級」三個產品,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89年「靈岩劍峰」在全國名茶評比中獲「國家級名茶」稱號;1999年,「AA級大鄣山茶」獲99昆明世博會金獎。

製作方法

1.殺青:殺青在直徑60厘米的廣口鐵鍋中進行。在殺青前,要把鍋內磨光刷淨,最好先採些老鮮葉在鍋試劑,然後正式殺青。鍋溫以120~140℃為宜,先高后低,葉子下鍋後有炒芝麻響聲為適。設葉量,一般掌握在0.4~0.5千克鮮芽葉。操作時,手心向下,五指微張,使葉不貼住鍋壁成弧形上升,手心迅速向上,充分抖散葉子。要求快翻、高揚、撒開、撈盡。葉子深而萎,手握散而軟,梗不易折斷,一般約5~6分鐘,迅速用竹掃把將葉子掃出。

2.揉捻:在直徑67厘米左右竹篾編制的茶盤中進行,以殺青一鍋,揉捻一次,約0.25~0.4千克。操作時雙手把住殺青葉,手指和手緣護茶。先向左邊推揉,然後把葉子收回原處,再向右邊推揉,如此反覆五六次之後,將葉抖松,再推揉五六次,再將葉子抖松,此方法進行三四回,時間約4分鐘。以茶葉成條索和揉出茶汁為準。

3.鍋炒:在直徑60厘米的廣口鐵鍋中進行。溫度由90℃逐漸下降到70℃左右。投葉量為0.75~1千克(約為3~4鍋殺青葉)。操作時,將四指併攏,手掌張開,拇指方向朝上,小指方向朝鍋,插入鍋內緊貼前茶葉,用腕力緊壓茶葉沿手心方向徐徐攤起。同時,捧茶輕輕搓條和拌散,經數次後至有刺手感並有「嗦嗦」響聲,立即停止搓條改為推炒,全過程約25~30分鐘,約七成干即起鍋,攤晾10~15分鐘,再投入烘乾。

4.烘乾(足干):用灰蓋住燒旺的木炭火,以文火長烘,溫度60~70℃左右,用無異味白布蓋在乾淨的烘盤上,將炒干葉均勻撒在白布上,投葉量1~1.5千克。時間30~50分鐘。烘時要經常翻動,要翻得輕、勻、巧。烘乾程度以手捏茶條成細粉末時,起烘攤放。 [1]

參考資料

  1. [1],婺源綠茶哪個品種最好 普洱茶網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