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婺源看花(段遙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婺源看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婺源看花》中國當代作家段遙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婺源看花

油菜花開之季,都說江西婺源春色爛漫。我和愛人慕名而來。

婺源歷史悠久,曾為古徽州六縣之一。地處贛皖山區,雲遮霧罩。保存了衣缽相傳的文化氣韻。

當晚,滴答了一夜的雨。早起,天陰。看到我們面帶愁容,司機小陳寬慰說:「沒事的,江南多雨。說不定一會就是雲開霧散的好天氣。」他沿途熱心介紹當地風土人情,也算半個導遊了。車子開到一號停車場,需換乘景區觀光車去往江嶺。剛一下去,立刻有當地婦女圍過來兜售花環、雨衣和鞋套。愛人挑選了一個彩色花環,五塊錢,很便宜。臨行之前,女兒叮囑媽媽婺源看花一定要頭戴花環。

江嶺是婺源之旅看花人首選之地。山間梯田逶迤,油菜花次第開放。到了山頂,剛進檢票口,雨果然大了起來,屋檐上掛着一排水簾。雨衣、鞋套派上了用場——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在山上作此營生。遊客們擠成一團感嘆婺源天氣說變就變,有性急的遊客發牢騷抱怨——「別人婺源看花,我們婺源看霧。」天意如此,只好耐着性子等待了。雲霧繚繞,層層梯田,雨中漫步,半人半仙;人在旅途風雨兼程,春和景明固然是好,泥濘坎坷也要沉住氣;人生過了一山又一山,世間沒有白走的路。

雨過天晴。遊客頓時歡呼雀躍,踩着雨水觀景拍照。江南農舍,黑瓦白牆。油菜花海變魔術一般從雨霧中冒出來,一幅墨跡未乾的巨幅山水呈現在你的眼前。雨後路面濕滑,有人跌坐在地,眾人哈哈大笑。自己卻不急不惱,樂呵呵像是中了彩頭。看花人心曠神愉聽聞花語,養蜂人千山萬水追趕花期。

婺源置縣於唐,以地處婺水源頭而得名。憑着「書鄉」、「茶韻」雋永厚重的徽派文化,贏得「中國最美鄉村」之聲譽。油菜茶園,竹林古村。那地名頗有靈性——江嶺、曉起、思溪、延村、月亮灣、彩虹橋……田間站着東張西望的稻草人。

車子盤旋于山路,湖光嵐影掠過眼前。年輕人甜蜜浪漫,撐着傘穿行雨中小巷,挑選稀罕物件,品味小吃。中老年伴侶步態從容,若有所思。鴛鴦湖清波蕩漾,愛情鳥形影不離,隨波逐浪到天涯。

大凡人傑地靈之處,少不了天生尤物。婺源物產豐富,「婺綠」茗茶聞名中外,荷包紅魚味道鮮美,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名不虛傳。我在街邊店鋪買了一套別致的毛筆。老闆段氏同門,算是有緣。這是中國姓氏文化的凝聚力。

婺源古鎮眾多,下山移步換景。頂着細雨進出江灣、李坑。曉起是江西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第一村」。山居人家村屋多為清代建築。街巷青石,曲折迴環。風格鮮明,氣勢非凡的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官商豪宅氣派堂皇,風韻流長。炫耀着昔日主人的高貴。先祖留下這些傳世愛物來之不易,精美的磚雕木刻流傳過去的時光,成為歲月的見證者。一座座老屋悠然守望,主人的後裔繁衍傳承,綿延着人與自然比鄰而居的人間故事。婺源地處偏遠一隅,為官從商曆來講究勵精圖治成為人傑精英,方可衣錦還鄉造福桑梓光宗耀祖。曉起村邊,一眼古井、幾棵古樟,青石階上走過撐着雨傘的姑娘,這般情景浪漫溫馨,讓人想起黎明、曙光、漁歌與愛情

據說這曉起老村始建於唐代。始居人汪萬武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只見眼前山明水秀,四野花香,便搭草屋,起炊煙,取名「曉起」。可見這位汪氏意境不凡。村邊老樹成林,後世生息繁衍。穿行青石街巷,那手工作坊,硯台紙扇,老屋瓦舍散發出一種人生百味。村民們耐得住寂寞誘惑,守住了祖傳衣缽。婺源是全國唯一以縣城命名的全域旅遊風景區。以油菜花海享譽天下的婺源,有着山水、竹石、飛瀑、舟渡、古民居相得益彰的獨特景觀,成為工業時代最後的桃花源。

我和愛人穿過人流,遠眺俯瞰。那陳年瓦舍飛檐翹角依山傍水,隱現於草木青林,倒映於清流泉溪。松竹,茶樹,映山紅點綴金色油菜田,我這個崇尚金戈鐵馬的西北男人生出一種留戀江南的情意,信口詠出一首小詩:

平湖映青山,溪流繞遠村。 古樹欲擎天,農捨生炊煙。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唐詩而得名的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有農夫、村姑荷擔而過,沐浴山光水色。橋下綠水長流,水上竹筏飄蕩。河對面有巨大的水車園,廊橋不遠處有一道列石小橋。向來柔順的愛人竟破天荒地沿着小石橋渡河而來。我在岸邊為之捏了一把汗。這才明白每個女人心中都藏着一個小女孩,只不過平日裡被母親的角色所遮掩。人之天性在山水之間得以釋懷。

臥龍谷被譽為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人稱「江南第一峽谷」。山貌雄奇幽深,沿路逆流而上,滿眼水聲;時而峰迴路轉,潭幽水靜;時而急流洶湧,瀑布凌空;時而飛龍吐玉,彩池連環;崖壁罅隙水珠滴答,濕了衣衫的行人涼爽快意,一路歡欣。

每到一地,喜歡去博物館裡走走看看。看似偏僻的婺源竟有一個文物甚豐的博物館。館藏青銅器、陶瓷、書畫、手工藝品等井然有序。八十年代中期,國家文物鑑定會議曾在婺源召開。婺源博物館當之無愧「中國縣級第一館」。古往今來,此地民眾耕讀傳家,勤奮博學,出過不少達官儒商。婺源厚重,好山好水。婺源神韻在於傳承創新,婺源之花是精神之花,民族之花。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理學名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佳句。

婺源祖輩厚德明志,今人繼往開來,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婺源是現代「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鄉。那些有所作為的治世能臣推動了歷史進程。那些風流人物是人文地理的靈魂,是穿越風景的風景。真可謂——春光似海,盛世如潮。[1]

作者簡介

段遙亭,陝西白水人,曾為法院書記員,報社記者,作家、詩人,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