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威靈仙的傳說故事

威靈仙的傳說故事

朝服暮效眾濕風,骨渣迂此軟綿同。

寺前香灰寺後靈,藥仙出自為民眾。

成功偏方防治好,簡單易行人稱頌。

從前,江南一座大山上有座古寺,名叫威靈寺。寺里有個老和尚,治風濕痹病、骨渣子卡喉很出名。老和尚治病時,總是先焚香念咒,再將香灰倒在一碗水裡,讓病人喝。說來也怪,病人喝下香灰水,痛就好了。老和尚說,這是老佛爺施法救的。因此,他不但騙了不少香火錢,還得到了人們的信任。都說威靈寺的佛爺有求必應,老和尚是「賽神仙」。

其實,老和尚那盛香灰的碗裡放的不是一般的茶水,而是一種專治風濕痛、骨渣子卡喉的草藥藥湯。老和尚每天讓一個小和尚在密室里煎這種藥。這個小和尚每天除煎藥外,還得燒火做飯,打掃院子等。但老和尚還經常打罵他。小和尚有氣,便想了一個捉弄老和尚的辦法。在煎藥時,故意換上根本不能治病的野草。

這天,有個獵人的兒子被獸骨卡住了喉。獵人抱着兒子來威靈寺找老和尚治病。可是,小孩喝了藥湯毫不見效,獸骨渣仍橫在喉里,憋得他臉色發青,哭不出聲。老和尚一看,急得渾身冒汗,生怕當場出醜,便對獵人說:「你身上准不乾淨,冒犯了佛爺。去吧,佛爺不想救你孩子了!」

當獵人抱着氣息奄奄的兒子走出大殿時,小和尚端着一碗藥湯從後門追上說:「佛爺不靈,吃我的藥吧。」小孩喝下藥湯,不一會兒,獸骨便化了。小孩得救了。獵人連聲感謝。從此,老和尚的香灰水再也不能治病了。可求小和尚治病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都說,威靈寺前門的香灰水不治病,後門的藥湯倒治病。

一天,有個患風濕的樵夫求藥,他忘了走後門,直接跑到大殿上找小和尚。這時老和尚才恍然大悟,原來香灰水失靈的原因就出在小和尚身上。他氣得臉色鐵青,牙齒咬得咯咯響。可當着樵夫的面,他又不便發作,急匆匆走出大殿,要找小和尚算賬,誰知一沒留神,失了足,從台階上摔下來,跌死了。

此後,這個小和尚就成了威靈寺的主持。他大面積種這種專治風濕和化骨渣子的草藥。凡是到威靈寺求醫的,小和尚都分文不取。由於這種草藥出自威靈寺,治病又像仙草一樣靈驗,所以大家都叫它「威靈仙」。[1]

目錄

藥用逸事

威靈仙入藥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梁代姚僧坦的《集驗方》,後載《新修本草》,其後唐代《本草圖經》亦收載之。有人說最早收於《開元本草》是欠妥的,其名因其藥威猛功效甚靈。正如清代黃宮繡說:「威喻其性,靈喻其效,仙喻其神耳。」威靈仙是保健良藥。

《威靈仙傳》云:「威靈仙去眾風,通十二經脈,朝服暮效,人服則四肢輕健,手足微暖。」並記載一則故事:有一病人,得手足不遂症,「不履地者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於是其親屬將其放在道旁,乞求有人救治。一天,一位新羅僧見狀,告之日:「此疾一藥可治,但不知此土有否?」並把藥況描述一番。於是便托人進山尋求,終於找到了。此藥就是威靈仙也。經服後數日步履。

《乾坤生意》中載:威靈仙、米醋浸二日,曬研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丸,治諸骨哽咽。《本草綱目》用威靈仙一兩半、砂仁一兩、砂糖一盞,煎水溫服。《聖濟錄》用威靈仙五錢,井水煎服,治療雞鵝骨梗法甚效,加醋口含慢咽更效。[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