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海山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東大學(威海)(Shandong University , Weihai)創建於1984年,

中文名 ;山東大學(威海)

英文名 ;Shandong University , Weihai

簡 稱 ;山威

創辦時間 ; 1984年

類 別 ;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綜合

屬 性 ;211工程 985工程 雙一流

所屬地區 :中國 山東 威海

現任校長:劉建亞

知名校友 :管清友、李曉鈺等

主管部門山東大學 碩士點 61 個 博士點 23 個 博士後流動站 1

校 訓  :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

校 歌 ; 《山東大學校歌》

主要院系 商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法學院,海洋學院,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東北亞學院,翻譯學院等

學校地址 山東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號

學校代碼 19422

坐落於美麗濱城威海,

是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聯合共建的多學科、開放式、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校區,

為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學校區之一,該校的誕生開創了中國名校異地辦學的先河。

山東大學(威海)與山東大學各個校區級別相同。

學生在完成學業後,由山東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書。

同時,有超過11%的的應屆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以及國家級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占地1600餘畝,

擁有中外文藏書153萬冊,電子圖書250萬冊,各類中外文電子文獻數據庫200餘個;

有11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46個本科專業,

涵蓋文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和醫學等八大學科門類,

可在25個一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20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時可在17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後。

現有全日制統招本科生14800餘人,國際學生1000餘人

博碩士研究生1100餘人,教職工1200餘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38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77人

歷史沿革

 

1984年11月1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協議書》,商定在威海市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1984年11月16日,教育部下發(84)教基字333號文件《關於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批覆》,

同意山東大學與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聯合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1987年9月28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在新落成的文學樓前舉行了隆重的首屆新生開學典禮。[1]

1991年7月,山東大學威海分校「ES系列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2年9月4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和韓國富川大學結成姊妹學校。

1992年10月4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增掛「威海大學」牌子。

1993年5月,山東大學同意威海分校畢業證蓋山東大學章和潘承洞校長章。

1997年4月16日,國家教委批准山東大學與台灣馮定亞博士等人士在分校合作建立「山東大學孔子國際學院」。

1999年10月23日,教育部異地合作辦學座談會在分校召開。會議就異地合作辦學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致認為,中央決定高等學校可以到異地合作辦學對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主任紀寶成稱山大建立分校發展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是中國高校建設投資少、效益高、發展快的最好的模式之一。


2001年6月18日,教育部同意威海分校學生頒發山東大學畢業證書。

2003年7月8日,山東大學韓國學院(現東北亞學院)成立。

2004年11月1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建校20周年慶祝大會在學校運動場開幕。

2006年6月28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簽署「十一五」期間共建協議。

2007年6月9日,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落成典禮在分校瑪珈山舉行。

2008年11月3日,韓國駐青島領事館總領事金善興,校長韓聖浩共同為落戶分校的韓國「世宗學堂」進行開院揭牌。

2009年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於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臨時編號為2008 YM9的小行星永久編號為207931。

這是中國大陸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2009年3月23日—24日,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黨委副書記李建軍、校長助理、

人事處處長王劍敏及黨委(校長)辦公室、教務處、研究生院等部門負責人,到威海分校調研工作。

徐校長提出了「統分結合、優勢互補、各具特色、一體發展」的「大山東大學」發展架構。

2011年2月13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共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簽約暨「威海星」命名儀式在濟南舉行。

2011年11月22日下午,山東大學黨委召開第68次常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威海分校改名為「山東大學(威海)」,校內稱「威海校區」。

2012年2月10日,校長韓聖浩率團訪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並簽署了有關合作協議。

雙方計劃在天文及空間學科發展與規劃、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科學普及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2012年3月5日,學校舉行韓國大學發明協會及韓國KYK株式會社與學校創業孵化園合作掛牌儀式。

副校長趙玉璞、韓國大學發明協會會長李周炯、韓國KYK株式會社社長金榮貴等出席儀式並致辭。

2012年3月8日,學校舉行山東大學威海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簽字暨成立儀式,

副校長陳金釗出席儀式並為碩士研究生合作導師頒發聘書。

2012年3月11日,山東大學(威海)北京校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

校長韓聖浩,學校校友辦、團委、商學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在京部分校友代表,山東大學北京校友會代表等參加大會。

2012年4月7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威海聯合觀測站」揭牌儀式在學校天文台舉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學部常務副主任汲培文,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台長、國防科工局空間碎片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嚴俊,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楊戟,中科院空間碎片監測預警系統常務副總指揮王宜等領導出席儀式。校長韓聖浩出席儀式並講話。

2012年4月20日,由教育部科技司張建華處長一行11人組成的教育部專家組到校,

就設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行星光譜與空間天氣分中心」進行現場調研和論證。

2012年5月26日,學校舉行山東大學(威海)校友會成立大會。

2012年5月底,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獲評首批山東省「四星級」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9月20日,經山東大學研究,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更名為山東大學(威海)(英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2012年9月23日—30日,校長韓聖浩率團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西澳大學國際空間研究中心(ICRAR)、悉尼天文台、澳大利亞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和迪肯大學進行友好訪問,

並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和迪肯大學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


2012年10月23日,經山東大學黨委研究,中共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委員會更名為中共山東大學(威海)委員會。

2012年11月底,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示範期為2012-2016年。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8人,博士、碩士生導師353人;此外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

省級教學名師(2人):陳冠軍、汪全勝

院系概況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10個學院和2個教學部,44個本科專業,

61個碩士專業,23個博士專業,涵蓋文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和工學等七大學科門類。

東北亞學院 :朝鮮語、日語、國際政治

商學院  ;金融學、保險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市場營銷、旅遊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金融學(中澳合作辦學)

法學院  :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

文化傳播學院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漢語國際教育

翻譯學院 :英語(英語語言文學方向)、英語(英德雙語方向)、英語(英法雙語方向)、

英語(英西雙語方向)、英語(英俄雙語方向)、翻譯

藝術學院 :音樂學、舞蹈編導、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海洋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藥學(海洋生物製藥方向)、應用化學、海洋資源與環境、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養護與開發技術方向)、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海洋生物健康與營養工程方向)、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方向)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澳合作辦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澳合作辦學)、量子信息工程實驗班 [4]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空間科學與技術(天文與空間科學菁英班)、應用物理學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學與金融實驗班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18門,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

國家、省級優秀教材13部,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

已獲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87項,該校學生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汽車競賽、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獲得國家獎100餘項,省級一等獎、二等獎近1000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朝鮮語 [1]

省級特色專業(12個):朝鮮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英語、海洋資源與環境、市場營銷、生物科學、

金融學、應用物理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1]

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應用海洋生物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學術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擁有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研究中心2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光學天文與日地空間環境實驗室、山東省生態型人工魚礁實驗中心、山東省應用海洋生物學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級研究中心(3個):山東省海洋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平台、法律方法論研究中心 [1]

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1個):行星光譜與空間天氣分中心 [1]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先後承擔國家973項目、863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自主創新專項、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670餘項,獲地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30餘項。

視頻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航拍

《我是大師傅》走進山東大學(威海校區)

參考資料

  1. 山東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