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姬百合紀念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姬百合紀念塔照片來自


姬百合紀念塔是祭拜犧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沖繩戰役中227名「姬百合學徒」的紀念碑。紀念碑位於舊沖繩陸軍醫院第三外科壕的上方,此地在沖繩戰役末期發生激烈戰闘,日軍幾乎全滅。1946年4月7日立碑。紀念碑的名稱,源自從軍於第三外科壕的姬百合學徒隊。

所謂的學徒隊是由學生所組成的部隊。此外,舊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子中學和舊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原本各有校友會刊,分別是「少女」(乙姬)及「白百合」,當兩校合併時校友會刊也合併,名稱則由兩校的校友會刊組合為「姬百合」。所以由兩校學生組成的學徒隊則稱為姬百合學徒隊。

一座古老洞穴蜿蜒數公里深入地下,也是日本的近代歷史的見證者。這個美的出奇的地方會令您目不暇接、思緒紛飛。二戰中最令人心痛的故事之一就發生在姬百合。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和姬百合之塔,專為紀念這段歷史而修建。


交通方式

  • 可乘坐巴士前往姬百合之塔。從那霸巴士站乘坐 89 或 34 號絲滿巴士,到達絲滿巴士站,全程 30 分鐘。然後在絲滿市巴士站換乘 82、107 或 108 號巴士,前往姬百合之塔,全程 15 分鐘。
  • 也可以從那霸開車出發,沿 331 號公路向南行駛約 40 分鐘。之後右轉進入 54 號公路,再行駛兩公里即可抵達姬百合之塔。


沖繩人民的奉獻

  • 1945年3月,222 名女高中生和 18 名老師被徵招進日軍,負責看護病人、為部隊運送食物和水,並埋葬死者。應徵入伍的女生部隊被冠以花朵之名:姬百合(又稱百合)。
  • 6月18日即日本投降前三天,隨著美軍的突破,這些女生和老師隊伍被解散,並被趕出她們曾經居住的山洞。[1]
  • 當時還只有 19 名學生和老師死亡。但到了第二天,隨著戰鬥愈發激烈,許多人因戰火死去,或擔心被侵略後的慘重後果而自殺。


戰役歷史

1945年3月24日,美軍開始發動正式攻擊,向島尻郡玉城村港川發動艦砲射擊。26日美軍登陸慶良間諸島,從此開始歷時87天的陸上戰鬥。戰鬥一開始,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與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子中學18名教職員與222名學生共240名被日軍徵召為救護人員,前往南風原陸軍醫院補充彈藥、運送用水、搬運死屍及傷兵的人員等。但是,激烈的戰鬥依然持續,日軍守衛的前田高地到了4月24日左右,在美軍炮火猛攻之下,連山容也變得面目全非,因此陸軍醫院在5月25日捨棄重傷兵與學生,撤退到南部的伊原、山城周邊。日軍南下後,陸軍醫院分為本部、第一外科、系數分室、第二外科、第三外科,各自潛入地下壕溝繼續執勤。第三外科就是現在的姬百合紀念塔的壕溝。[2]

戰況惡化致無法板回, 6月18日日軍下令解散學徒隊(通過護士任用考試者除外)。第一外科壕及第二外科壕事先察覺美軍會攻擊,趁著19日天色未亮,就離開地下壕溝(其中有部分前往第三外科的壕溝避難)。傷亡最慘重的是第三外科壕的學徒隊,19日早晨4名教師及38名學生死於美軍黃磷手榴彈等攻擊。雖然日軍下達解散命令,但整個沖繩幾乎已被美軍佔領,而且周圍也受到更猛烈的砲擊,因此離開地下壕溝等於和自殺無異。其實大多數的學徒隊是死於解散命令之後。240名姬百合學徒隊中,共136名戰死包括13名教職員及123名學生,其中在解散命令之後戰死的有117名,高達86%。



視頻

姬百合公園的姬百合塔,紀念沖繩之戰中死亡的女學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