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姬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姬旦 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一稱叔旦,因采邑在周,故稱周公。 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朝歷史上第一代周公,先秦時期男子多以爵位、官職、籍貫等加上名字稱呼,且稱氏不稱姓,雖為姬姓,一般不稱呼姬旦,稱叔旦、周公旦,諡號為文,又稱周文公。周公旦為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其時,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史稱三監之亂。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他後建成周雒邑,稱為「東都」。《尚書大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生卒年不詳),姓姬名旦,華夏族,周文王第四子。封地在魯(今山東),史稱周公。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後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著有《周公解夢>>. 周公由來 周公旦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因諡號為文,又稱為周文公。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史稱三監之亂。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他後建成周洛邑,稱為「東都」。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地位 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如《金縢》、《無逸》等。周公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漢代儒家將周公、孔子並稱。

摺疊編輯本段周公平叛 周公是周武王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二年後

姬旦全身畫像 姬旦全身畫像

姬旦全身畫像

,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樸,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師東征。經三年的艱苦作戰,終於討平了叛亂,征服了東方諸國,收降了大批商朝貴族,同時斬殺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鞏固了周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