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姜揖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姜揖君

來自 中醫中藥網 的圖片

姜揖君,男,漢族,1922年生於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北京中醫大學東直門院教授、主任醫師[1],全國著名中醫針灸專家[2]。1938年隨伯父學醫,1943年以內科懸壺鄉里,兼及婦科。1957年考入南京江蘇省中醫學校,次年執教於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從事針灸臨床及教學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全國著名中醫針灸專家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江蘇省興化市

出生日期----1922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工作者

個人簡介

姜揖君,男,漢族,1922年生恆宇江蘇省興化市戴窯鎮。祖輩為江蘇名醫,擅長男婦方脈,譽滿蘇省南北。1952年聚同仁組織聯合診所,隨之參加中醫進修,學習西醫知識,相繼考入南京江蘇省中醫學校,執教於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針灸臨床及教學工作。

臨床數十年來,嫻於簡取「特定穴」,尤多用奇經八絡交會穴,使用毫針扼要以提、插、捻、轉四法為主要中心,進而分基本手法、單式手法、複式手法,總以《難經》「推而納之」和「動而伸之」為補瀉原則,有利教學,步步深入。姜氏治學,師古不泥,諄諄善誘,嚴格要求,自我針刺,親身體會。為師生樹立良好醫德醫風。發表論文有「臨床知道針灸畢業實習的體會」、「談五藏刺」、「奇經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等多篇。

教學傳授

姜揖君教授是當代著名的針灸醫家,他從事針灸臨床50餘年,對臨床、教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治學嚴謹,博學多思,自有一套因材施教的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帶 教方法,身雖多病,但思維敏捷,神采自若為患者診病。筆者有幸從師聽教,受益匪淺,現將體會簡介如下。

1 治神尤為重要

《內經》說:「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用針之要,勿忘其神」。說明治神在針灸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姜老指出,「治神」應該包括兩個方面:治醫者之神和患者之神。對於醫者,「必一其神,令志在針」。對於患者,首先要消除其對針刺的恐懼心理,樹立對醫者的信任,並通過醫者「目制其神」等手段,使「病人神氣定,息數 勻」、「心專於內,不要外馳,然後下針」(《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這樣,醫者和病者均達到神專意定,再加上醫者嫻熟的針刺技巧,不但可以避免或減輕進針時的疼痛,而且容易得氣和氣至病所。對於最難掌握的適當的手法和刺激量,也必須在「治神」基礎上,配合豐富的針刺經驗才能實現。這也就是《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提出了針刺法則的五個要點,而將「治神」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2特定妙治疑難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並有特定稱號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含義和名稱。姜老師主張臨證選穴應少而精,他善於靈活運用特定穴。八脈交會穴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發生互通關係的8個腧穴,具有主治奇經 病證的作用。姜老師擅長用公孫與內關治療心痛、胃脘痛等疾患;用後溪與申脈治療中風、肢體活動障礙及精神神志疾患;用足臨泣與外關治療耳鳴、耳聾、眼病、偏頭痛等疾患;用列缺與照海治療言語不利、咽喉炎及更年期綜合徵等疾患。姜老尤在八脈交會穴的取穴方法上亦與統一教材有別,如照海、申脈均取在「赤白肉際」,名為「第二照海」、「第二申脈」。施術時多採用交叉取穴、行針,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下合穴是指六腑合於下肢三陽經的6個腧穴,又稱「六腑下合穴」,臨床上,對於六腑病證均可選用各自相應的下合穴治療。其中上巨虛、下巨虛與足三里3穴在膝下相連接,姜老師曾聯用3穴治療蛔蟲所致的小兒腸梗阻,取得良效。他認為在同一經脈上連用數穴,不僅能擴大局部的治療範圍,而且這種接連的刺激反應,還可以通過循經感傳以加強對內臟的作用,從而提高療效。它還運用這一排針法治療下肢痿證的患者,取得良效。

郄穴是經脈之氣深聚部位的腧穴,據古代文獻記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病證,姜老師卻擅長用陰維脈之郄穴築賓治療癲狂證。他認為築賓治療癲證比治狂證效果更好,治狂證不如豐隆穴效果好。同時他指出築賓尚可治療口腔潰瘍、心絞痛等疾患,這與陰維脈的循行及證候相關,《難經,二十九難》即有「陰維為病苦心痛」的記載。

3 臨床注重配穴

藥有藥性,穴有穴法。姜老常常教導我們,作為一名針灸醫生要做到用穴如將帥用兵,需熟知兵形、兵性,知其可為和不可為,知其所長與所短,則無往而不利。針術亦然,臨證需通曉穴性,知輸穴的特性,然後選穴組方,方能運用自如,遊刃有餘,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姜師在臨床上十分重視配穴,根據穴位的主治特點和規律,穴位的特定性能和治療作用而選穴、配穴,靈活運用五輸穴、原絡穴、俞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等特定穴和經外奇穴,互增功效,以提高臨床療效。如姜老運用內關、三陰交,內關手厥陰心包之絡穴,別走手少陽三焦,有清心胸煩悶、滲水下行的作用,配三陰交以滋陰養血,兩穴相配,能治上焦之陽亢盛,下焦之陰虛虧而引起的失眠、多夢、骨蒸盜汗、咳嗽、夢遺、失血、經閉等症。內關主清上,三陰交主補下,一為和陽,一為固陰,上述諸症均可應用。

姜老在不影響病人的基礎上,為了同步教學之需,因材施教,宗古而不泥,博採眾長,他說:「活到老也學不了」,使我深感鞭策,他在醫技上醫德上對患者熱心傾聽,靜心分析,良師益友終身可鑑。

參考來源

  1. 姜揖君 ,中醫中藥網
  2. 姜揖君 ,國醫小鎮,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