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雪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嚴噹噹
演員
出生 1月1日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經濟與法》
《商務電視》
《經濟半小時》

姚雪松Yao Xuesong, 1月1日-)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曾擔任《CCTV模特電視大賽》《中華情》《子午書簡》等節目主持人。現主持《經濟信息聯播》《第一時間》《正點財經》《天下財經》[1]

現主持中央電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雪松讀報》、《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是中央電視台優秀主持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姚雪松

別名:姚雪松

國籍:中國

職業:演藝 主持人

畢業院校:華北電力學院機械系,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研究生班 [2]

代表作品:《經濟與法》主持人[3]


姚雪松,擔任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經濟與法》、《商務電視》、《商務時間》、《cctv模特電視大賽》、《中華情》大型電視晚會、《子午書簡》等欄目主持人。

現主持中央電視財經頻道《第一時間——雪松讀報》、《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是中央電視台優秀主持人。


人物簡介/姚雪松

在姚雪松的從業生涯中,他學過機械,中文,電視新聞,干過電廠技術員,電台DJ,電視攝像等。他是一步一步踏實走過來的,都說努力未必成功,但成功者一定得努力,主持的形象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更重要的是現新聞媒體在大眾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姚雪松自走主持的崗位,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多年的電視主持生涯,他一直在熒屏下奮鬥着,他的努力和主持風格得到央視領導的賞識和認可,當《經濟與法》欄目開播時,他接受了新的使命。

《經濟與法》欄目是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的一檔家喻戶曉的經濟類型的節目,它是本着「用案例說話,推進中市場經濟規範進程,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以為鑑,可以明得失,以法為鑑,可以曉規則」為宣傳理念的法制類綜合欄目。

在節目主持中,姚雪松把自己融入與節目相類似的物角中,主持法制節目要具備端莊儒雅的形象和巧如簧、旁駁論證的主持風格,姚雪松猶如一位在審理案子的法官,因此,在觀眾的眼中他是一位法官式的主持。



個人經歷/姚雪松

姚雪松剛進華北電力學院時覺得像這樣的工科院校一定到處都是吃苦耐勞的書蟲兒,校園活動也一定平靜的有如一潭死水。可其實不是這樣,姚雪松發現學校的文藝活動很多,最重要的是學校給學生的發揮空間很大。姚雪松上學的時候是學潮剛剛結束,學校能給學生們這麼多的機會真的很難得。

姚雪松本身很愛玩兒,再加上學校有很多文藝組織,他就有了「不務正業」的理由和條件。那時真的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來做閒事,姚雪松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文藝組織,他唱過合唱隊,組織過舞會,演過歌舞劇小品劇,當過晚會主持人,但是姚雪松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他參加了學校的廣播台。在廣播台姚雪松結交了很多朋友,在合作過程中互相信賴互相支持,這種友情真的很珍貴。

姚雪松就是在那兒認識的好友杜雨亭,他現在是中央廣播電台的編導和記者。那時姚雪松在廣播台是播音,也是編導,杜雨亭是主持人,後來杜雨亭成了學校的廣播台台長。他們都在一個系,平時就老混在一起,把廣播台當成好像是事業一樣重視,開了不少欄目,把廣播台辦的特別紅火。

離開校園後,姚雪松被分配到電廠作技術員,很多人也許會羨慕這樣收入頗豐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姚雪松卻陷入了一種難以自拔的苦惱中。因為原來在校園裡那種新鮮有活力的生活在姚雪松面前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可怕的周而復始。 這時候有一件事給了姚雪松很大的觸動,就是他的朋友杜雨亭去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主修播音的雙學位。姚雪松在羨慕之餘也下定了辭職求學的決心。他先是學了中文,然後又去廣院讀電視新聞的研究生班。這樣姚雪松等於把自己的命運強行扭轉了180度。可是際遇有時候很奇怪,杜雨亭學的是播音卻當了編導記者。姚雪松學的電視新聞最後卻當了主持人。

從廣院畢業姚雪松先後做了很多工作,因為姚雪松學電視新聞,所以他習慣叫自己新聞人。無論是大記者還是小記者,他都要面臨兩個難題,一個是要想方設法「圍追堵截」他的受訪者,一個是要絞盡腦汁找採訪主題的新聞點。姚雪松想做記者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採訪主題拚命拔高,要想想看新聞的都是普通人,他們要看的是真實貼近生活的東西。


個人語錄/姚雪松

「隊而言,電視的誘惑是無法抗拒的。沒有她的誘惑,可能我會在國家的某個設計院糾纏於理性的思維中,或許會在某個學校的講台上高談闊論,也有可能我仍然是工廠里的一顆螺絲釘辛勤勞作着…… 本以為高等數學的邏輯,大學物理的嚴謹會給我一個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電視卻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給了我無時不在的新鮮和衝動。」 ——姚雪松


人物特點

一個理工科出身的人,放着設計院的位置好好的不呆,一門心思非削尖腦袋鑽進電視的隊伍。儘管經過電視熔爐的再造就,但理性思維還是讓他一度崇尚做一個言之有物的專業節目,比如《證券時間》什麼的。姚雪松坦言當記者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第一時間接觸這一領域最精英的高端人物,從他們身上汲取精華,然後迅速「速成」自己。此次傾國傾城的主持經歷原以為會對這個不是嚴謹就是嚴肅的節目主持人產生挑戰,然姚雪松卻答:非也。踏入電視圈之前,他早已做過電台的主持,一天拿着三檔文藝節目玩兒似地干着。後來進入學校廣播電台,不也是走的「輕歌曼舞」之路嗎?看來,該主持人原已具備「變臉」之潛質。


作為長期演播室錄製節目的主持人,面對黑洞洞的鏡頭和現場面對黑壓壓的人群,感覺是不一樣的。現場遠遠要精彩許多,也刺激許多,與觀眾的交流是面對面不是憑空想象的。姚雪松發揮理性思維對此做了蓋棺定論的總結:舞台是個能讓人瘋起來的地方

當然,一個主持人一種風格定性久了,是會有慣性的,包括語言的慣性,也包括肢體語言的慣性,多多少少會難以避免地帶出點痕跡。因此,雪松期待下一次有更多的機會與傾國傾城再相遇,找一個理由讓自己更瘋狂。


視頻


參考資料

  1. 姚雪松. CCTV. 
  2. 2015年央視3·15晚會主持團隊整體曝光(圖) 中央電視台 ,發布時間;2015-03-14 18:50
  3. 姚雪松——最「變臉」主持人 CCTV.com ,發布時間;2007年10月19日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