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家染坊(許衛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家染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姚家染坊》中國當代作家姚家染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姚家染坊

在汴河和濉河交匯處有個青陽古鎮,鎮上西大街就是姚家染坊所在地,擱現在就是印染廠。古代上層人士人服裝均以紅紫黃等顏色來顯赫榮華富貴,而工商、皂隸、屠沽、販夫、農民多穿白衣,則現寒酸卑賤,那白衣,無異於囚徒穿上的囚衣。即便到了清末民初,這種現象還很普遍。

到了民國抗戰時期,姚家第六代掌門人姚公安,把這個百年老店規模已經擴大了一倍,底層人多想把白布改變一下顏色,因為白布不僅表示地位低下,也與死喪有關,白幡孝帶那就是白色恐怖。於是姚家染坊的大鍋一直熱氣騰騰,蒸蒸日上。白的進去,黑的出來,一院子掛滿布匹。烏壓壓飄飄蕩蕩。

1939年,青陽地區來了新四軍,軍隊不僅步調一致,服裝顏色也要一致,而且必須有利於野外掩蔽。那時部隊能搞到白粗布已經萬幸,這白布給抗聯戰士在林海雪原還能混過一個冬季,這在淮北大地就是給敵人做靶子,即便沒有電腦調色做迷彩,也得把白布染一下,也好與田野、夜色順點色,相對和諧。當時新四軍是灰藍的軍裝,這顏料已經不是古代那樣,靠植物果皮枝葉或礦物質提取,現在已經有了化學染料,容易着色還不易掉色。

千萬軍人來到洪澤湖西岸,不僅生存是個問題,軍裝染色也是個問題。眼看來這裡快兩年了,穿來的軍裝都破的不能再穿。當地組織聞訊來報,說青陽有個姚家染坊可擔當此任。於是新四軍四師九旅供給部一個叫劉茂生(音)的人來到姚家染坊。姚老闆耳朵有點聾,「姚聾子」滿大街男女老少皆知,還把染坊說成是「姚聾子染坊」,俗話說一聾三分痴,人們都不同他一般見識。但劉茂生一席話說得姚公安耳聰目明,這可是大買賣。於是,部隊常在深夜裡把布匹用船裝來,夜裡洗染。姚公安感覺不對勁,為什麼非要晚上?原來鎮上有日偽軍上千人,四個城門日夜把守,這些布小鬼子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姚公安明白事理,很快知道這是給新四軍幹事,打小日本,也就不說二話,就算殺頭也在所不辭。為了滿足印染軍裝需要,部隊還通過地下交通線從揚州買來化學染料,指導老姚配方,下料。這樣一來,布料顏色更貼近大自然,效率也大大提高。天色微明便用打魚船把布料摺疊封閉,運往洪澤湖邊的龍集新四軍服裝廠。由於老姚給外人印象就是「一聾三分痴」,小鬼子也以為這樣人不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也就對他沒有什麼戒備,這樣,直到鬼子投降,也沒發現這裡是新四軍地下印染廠,後來還成為我黨的情報站。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印染紡織工業也在長足發展,到了五十年代末姚家染坊就完成了使命,然而,它畢竟是青陽鎮工業的一個歷史記憶,更難能可貴的還是一個「紅色」染坊。[1]

作者簡介

許衛國,當代著名散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鳳凰智庫專家組成員、《中華文化》雜誌社編委、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研究生課外指導老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