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勒金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姐勒金塔,傣語稱「廣母賀卯」,意為在壩子馬頭的塔,它距雲南瑞麗市東北5公里,是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佛事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1]
中文名: 姐勒金塔
傣 語: 廣母賀卯
釋 義: 在壩子馬頭的塔
屬 性: 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
地 點: 瑞麗
地理環境
瑞麗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一個市,以其優美、富庶而聞名。瑞麗古代叫"勒卯",意思是"茫茫雲霧籠罩的翠綠壩子",三面與緬甸接壤,瑞麗江像閃閃發光的玉帶,隴川江像金光燦燦的緞帶,兩江從東西兩面纏繞着翡翠般的瑞麗壩子,使它更加秀麗、優美。在這美麗的邊城,有一座海內外聞名的金塔----姐勒大金塔,傣家人叫它"廣母賀卯",廣母(即塔),意為"瑞麗城首之塔",又叫它"金獅塔",一座塔有兩個名字,足見人們對它喜愛有加。
姐勒金塔,傣語稱「廣母賀卯」,意為在壩子馬頭的塔,它距雲南瑞麗市東北公里,是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佛事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相傳,很久以前,每當月明星疏之夜,在金塔地基處,地就發出光芒,極為奇麗,令世人大為驚恐。掘出一看,方知是佛祖遺留的舍利,於是眾佛教徒集資在掘出遺骨的地方建造一塔,旁建一寺,以示祀意。自此,姐勒金塔天天香火不斷。勐卯土司也在金塔做一年一度的佛事,並代代相傳。
舊塔塔身用土坯建造,主塔高10餘米,周圍以數小塔圍之。後經歷代土司主持在其基礎上進行不斷整修裝飾,到民國年間,10餘米主塔直入雲天,其外環列7座小塔,外表塗上金粉,主塔頂冠貼以金鉑。塔其圍有一圈石欄,四周置石雕獅像。塔周古樹參天,見者無不為之讚嘆。然而,1969年,這百年古塔卻毀於一旦。於是981年重新開始修建新塔,歷時數年,在原塔其上重現了舊塔原貌。新塔採用磚土結構,主塔較舊塔高10餘米,外圍小塔,依次漸小,主附塔頂均冠於金鉑華蓋,微風過處,風鈴叮噹,令人神往,姐勒金塔修復後,每年潑水節前,佛教徒都在此舉行佛事。境內外佛爺、和尚、尼姑紛紛前往講經頌佛。姐勒金塔又恢復了昔日佛教聖聖地的面貌。如今此塔仍是東南亞著名的佛塔之一。
發展歷史
姐勒大金塔距瑞麗縣城5公里,姐勒鄉姐勒寨旁的小山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佛塔,極目遠眺,塔頂巍峨聳立,直插雲霄,它就是姐勒金塔,據傳此塔是在2500年前,勐卯國國王召武定執政時建造的,是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相傳,很久以前,在金塔地基處,每當月明星稀之夜,其地就發出閃閃光芒,五光十色,極為奇麗,令世人大為驚奇。倔地一看,方知是佛祖遺留的舍利。於是眾佛教徒集資在倔出遺骨的地方建造一塔,旁邊建造一棟奘寺,以示祀意。自此,姐勒金塔天天香火不斷,鮮花綠葉不衰。勐卯土司也在金塔做一年一度的佛事大擺,並代代相傳。建塔之初,塔身用土坯建造,主塔高10餘米,周圍以數小塔圍之。後經歷代土司主持在其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整修和裝飾,到民國年間,10餘米主塔高高聳立,其外環列17座小塔,外表塗上金粉,主塔頂冠貼以金箔。塔基圍有一圈石欄,四周置石雕獅像,塔周古樹參天,見者無不為之讚嘆。然而,1969年,這百年石塔卻毀於一旦
歷盡十年滄桑,1981年,重新修建新塔,歷時數年,在原塔基上重現了塔的原貌,新塔採用磚土結構,主塔較舊塔高10餘米,外圍小塔16座,依次漸小,主附塔頂均冠於金箔華蓋,微風過處,風鈴叮噹,令人神往。姐勒金塔修復後,每年潑水節前,佛教徒都在此舉行佛事大擺。境內外佛爺、和尚、尼姑紛紛前往講經頌佛。姐勒金塔又恢復了昔日佛教聖地的殊譽。
1950年前的姐勒塔系磚石結構,之後為磚石鋼混結構,並貼瓷磚。塔身首層呈石鼓狀,次層石鐘狀,之上為五層至十二層相輪。塔剎由蓮花座紀念瓶組成。塔冠是金屬制的寶傘、風標。佛塔可與佛寺合建一地,亦可單獨建。1966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姐勒塔建塔時間已不可考,史學界對速塔共瑪臘王子亦未能詳加考證。1980年10月清理塔墟時,曾出土一片合金銀拓片,寬4.5厘米,長54.5厘米,上面刻着傣文蠅頭小字:「此塔重建於佛歷2300年(1756年)」。由於地震、風暴等原因,該塔曾於1803、1804、1860、1893及民國初年5次修繕。1966年被毀。1981年至1986年重建。新塔基基本依照原塔而築,系鋼混結構。圓形塔基直徑30米;主塔高39.5米,塔身貼滿金色磁磚;四周環繞2號塔4座,3號塔4座,4號塔8座,塔身均塗金粉;塔座與主塔座皆以石灰漿刷為白色;塔冠均以電化鋁製成寶傘、風標。它不僅是德宏佛塔建築之冠,而且是東南亞著名佛塔之一。
傳說
據傣文史書《迷喊》(《金熊史》或《姐勒塔史》)記載:「在速塔共瑪臘王子統治時期的一天夜間,王子發現姐勒山丘發光,翌日派人查找,發現有熊、麻雀、野鴨、牛、人等七種骨頭,據說釋迦牟尼轉世時曾輪迴550次,當他輪迴為麻雀、野鴨、牛、熊等動物時曾在姐勒生息,所以人們又將此塔稱為「金熊塔」。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生動的民間傳說:古代,勐卯壩的部落酋長為了征奪土地和水源,不時發生戰爭。有一年,正當雙方打得血流成河、精疲力竭、勝負難分之際,從南方來了一位高僧,他請兩位酋長到姐勒的小山丘上議和,他取出兩節粗細不同卻一般高的竹筒,分別塗上紅、黑兩種顏色,立在平地上,他指着陽光下竹筒的陰影語重情長地說:「這兩節竹筒雖然有大小,但它兩的影子卻一般高。」兩位酋長思索了一會兒,明白了高僧的心意。於是他兩喝血酒言和。從此國泰民安,和平發展。為了紀念這次成功的和談,化敵為友的部落人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座佛塔。
主要景點
姐勒大金塔姐勒金塔始建於17世紀,由17座塔組成的群塔,塔身貼滿金色磁磚,除主塔外,四周環繞着16座小塔,塔身均塗金粉,金碧輝煌,如眾星拱月,雄偉壯麗。
塔基用長方青石建成,塔群為鋼混結構,主塔高39.5米,塔身為正八棱形,呈圓錐體,貼滿金色瓷磚,頂尖軒有電化鋁製成的寶傘、風標,繫着上百隻風鈴。遠遠望去,金光耀眼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樹群之中,微風吹來,鈴聲叮噹悅耳,反映出傣族工匠數百年前,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構思和藝術成就。此塔是東南亞的著名佛塔之一,旁有佛寺供奉。每年的潑水節,都要舉行3天隆重的佛會,非常熱鬧。
視頻
緬甸姐勒金塔,緬甸佛教聖地,傣族人民朝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