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妾薄命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妾薄命
圖片來自搜狐網

妾薄命是李白借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依題立義,通過敘述漢武帝皇后陳阿嬌由得寵到失寵之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全詩十六句,可分四層。開頭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第五到八句描寫阿嬌的失寵;第九到十二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末四句交代其中原因,得出具有哲理性的結論。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說理自然而又奇警

原文

李白〔唐代〕

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寵 一作:重)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譯文    漢武帝曾經十分寵愛阿嬌,為她築造金屋讓她居住。

武帝對她嬌寵萬分,即使她的唾沫落下,也會被看做像珠玉那樣珍貴。

嬌寵到極點,恩愛也就停歇了,武帝對她的情意漸漸停歇淡薄。

阿嬌被貶長門後,即使與武帝的寢宮相距很近,武帝也不肯回車,在阿嬌那裡暫時停留。

雨落之後再不會飛上天空,覆水也難再收回。

武帝與阿嬌的情意,各自東西。

往日美麗的芙蓉花,今日成為淒涼的斷根之草。

如果憑藉姿色侍奉他人,能有多久的快樂,恩愛呢?

鑑賞

  這首五言古詩《妾薄命》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依題立義」,通過敘述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之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這首五言古詩《妾薄命》屬樂府雜曲歌辭。李白的這首《妾薄命》通過對漢武帝皇后陳阿嬌逃脫不了色衰而愛馳的悲慘終局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悲憫,悲憫當中又有一種啟示。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後的冷落。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曰:「不用。」最後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劉徹即位後,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誇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願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後者反因此得罪,後來成了「廢皇后」,幽居於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最後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於議論,頗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悅與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處。愛是應該有距離的,不能距離為零,否則物極必反。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創作背景

  陳阿嬌是漢武帝皇后。《史記·外戚世家》:「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此詩即取材於漢武帝廢陳皇后阿嬌之事,反映婦女被遺棄的痛苦。其具體作年不詳。

簡析

  《妾薄命》是李白借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依題立義,通過敘述漢武帝皇后陳阿嬌由得寵到失寵之事,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全詩十六句,可分四層。開頭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第五到八句描寫阿嬌的失寵;第九到十二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末四句交代其中原因,得出具有哲理性的結論。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說理自然而又奇警。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