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妹冢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妹冢鎮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城西南22.5公里處,全鎮面積67.68平方公里,轄65個行政村,耕地6.9萬畝,總人口52139人(2017),是山東莘縣的一個大鎮。冀、魯、豫三省交匯於此,與河南、河北一河之隔,東靠"京九"大動脈,北依"濟邯"鐵路,范莘,臨商、臨觀兩條省級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1]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平原省濮陽專區朝城縣第二區,1953年屬山東聊城專區觀朝縣,1956年歸山東聊城專區莘縣妹冢區,1958年劃歸山東范縣,為山東范縣妹冢區,1961年復歸山東莘縣,仍為山東莘縣妹冢區,1971年成立山東莘縣妹冢公社,1984年設山東莘縣妹冢鄉。1997年,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東妹冢、西妹冢、五里屯、東碾營、西沙河、前香廟、後香廟、三合、康元、李莊、吳莊、謝樓、孔莊、劉莊、劉屯、四合、胡集、前毛灣後毛灣、大王莊、楊莊、程莊、張王莊、韓莊、溫爐、東沙河、秦莊、卞營、譚莊、王世厚、苗樓、辛店集、馬莊、店子、郭莊、磚王莊、武祖廟、李堂、宋莊、朱莊、李排營、大常莊、張乙屯、鹼場、栗海、西常莊、顏莊、東付莊、西付莊、安莊、西碾營、東高莊、西高莊、掌史、李廟、許海、前馮、後馮、西馮、程海、牛莊、連莊、周莊、譚固、草佛寺65個村委會。2002年,撤銷山東莘縣妹冢鄉,設立山東莘縣妹冢鎮。

社會發展

妹冢鎮建立長效機制,積極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一是黨員幹部幫扶長效機制。全鎮組織開展了"結窮親,解民憂、受教育、促發展"的實踐活動,發動有能力的黨員積極參與幫扶弱勢群眾。幫助幫扶對象學技術、指路子、抓信息、扶志氣。二是政府幫扶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政府幫扶職能。完善制度及配套措施。加大鎮敬老院的建設力度,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比例達70%以上;全面加大衛生院建設投入,動員醫務人員義務下鄉,對部分人員實行免費治療。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幫扶長效機制。積極配合"慈善總會"等民政部門,開展"獻愛心"等幫扶活動,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社會力量與社會資金進行捐助。

農業經濟

為了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鎮常委政府以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以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為主線,以發展多種經營為突破口,狠抓了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全鎮糧經比達到5:5,形成了以果樹、大拱棚西瓜、規模養殖、反季節蔬菜為主導產業,小拱棚、露地菜、食用菌、養殖共同發慌的產業格局。全鎮種植大拱西瓜5000畝,冬暖式大棚3000個,規模養殖場16處,引進種植聖女櫻桃西紅柿、碧玉、玉龍、玉帥西葫蘆、雞腿菇2000畝。2006年,鎮常委、政府瞄準市場,大力發展優質果樹品種栽培,新栽植水晶梨、黃金梨、赤月梨、玫香桃、金太陽杏等新品種4000畝,同時在宋莊、謝樓兩個村新建兩個高標準優質果樹示範園500畝,引進新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產。2006年發展冬暖式大棚3000個,總量達到6000個。

民營經濟

妹冢鎮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建有康無塑料加工和吳莊花生脫殼加工兩個加工群體;種雞、孵化、肉蛋雞養殖、飼料加工一條龍生產;化工、建材等企業異彩紛呈。全鎮企業56家,主要有通亞化工廠、天源麵粉廠、天源飼料廠、仁義孵化廠、起發飼料廠、胡集榨油廠、四合村制釘廠,利達樹脂切割片廠、天義榨油廠。天源畜禽有限公司是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職工200多名,下設4個分廠的骨幹民營企業。通亞化工廠是一家以平方米芯為原料生產林糖的大型化工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000餘萬元,其下腳料又是生產食用菌的良好原料,推動了妹冢鎮的食用菌生產。民營經濟、招商引資有了突破性發展,通亞化工廠和福建客房簽訂合作合同,引資100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組成股份聯化化工公司,預計年創匯200萬元美元,實現工商稅收100萬元;投資60萬元的純淨水廠落戶妹冢,現已建成投產;新建木材加工群眾一處。

基礎設施

為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妹冢鎮不斷加工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鎮駐地規劃科學,高標準居住區、文化娛樂園、工業園區、經濟貿易區布局合理。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鎮駐地主要街道全部改建成2層商品樓房,可為客房提供全方位服務。改造完善了配套設施建設,鎮駐地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新建北環路3千米,拓寬改造振興東路,鋪下水管道1.5千米,控制紅線50米。通信網絡普及全鎮,寬帶通信光纜已鋪設到村。水利、電力、運輸、衛生等基礎設施功能齊全,鎮駐地全部進行了電網改造,創建了最佳置業環境。

教育事業

妹冢鎮中心初中始建於1958年,原名為妹冢完全中學,1982年撤高中,更名為妹冢中心初中。現為縣級文明單位、聊城市首批規範化學校、聊城市教學示範校、聊城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單位會員學校、山東省中小學英語讀物優化配置研究課題實驗基地。現有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有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語音室、微機室、課件製作室等先進教育教學設施。學校現有教職工152人,其中專任教師125人,縣級優質課、學科帶頭人26人,市級教學能手、優質課教師5人。學校連續十幾年被評為全縣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2001年中考成績居全縣鄉鎮第一名,2002、 2003、2004、2005年中考成績、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優質生人數均居全縣第一名。[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