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妙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妙德
妙德
出生 1956年出生
山東海陽市
國籍 中國
別名 俗名王少龍
職業 現任麗水市青雲禪寺方丈
知名作品   《環球游報>>《天上大風》《世界古琴圖錄》


妙德,行者先生的別名 。行者,又名章甫、青主、挹雲山人,號妙德 。十年間兩次遍走中國、亞洲各地 。作品有《天上大風》(中信出版社);"古琴與尺八"主題音樂會;主持、拍攝旅遊衛視《穿越桃花源》、《桃源漢中》;出版、編訂《弘一大師開示錄》、《天心月圓-弘一大師70周年特刊》;新書《行者音風錄》(心游HeartJourney)、《世界古琴圖錄》出版中。

作家、琴人、當代學人、主持人。 明心正志,知行合一,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

行者歷程

2005年以前,走遍台灣西藏內蒙古之外的中國省份地區,遠涉越南尼泊爾

2006-2008年,隱住於東南沿海、蘇州玄墓山、束河石蓮精舍等地,習養中華國學。

2009年,十月與友人在北京舉辦"尺八與古琴"文化主題演奏會,並為旅遊衛視主

持節目。提倡中華價值。

2010年,遵循弘一大師的足跡,行游四十餘處,相繼在澄心堂、北京大學國學社、明心書院講演。倡行"心游"。

行者行跡

《環球游報》2011.2期專訪:我把人生看做是一次最徹底的行走

--行者訪談錄

記者/陳清智

眼前之景,莫過於心

行者是記者所認識的旅行者中,最具傳奇色彩、最有文化韻味,也是最深刻的一個。

他在藍月谷邊赤足而歌,也在熙攘都市心懷幽曠;在大學的講壇上講述心得,也在孤獨的夜晚回味人生,給洶湧的人群留下一個身着漢服、手持尺八的背影,有如驚鴻一瞥。從十六歲到現在的十年裡,他每年至少行游數十處地方,中國各省區、東南亞等地都有他遊歷的身影。他的萍蹤足跡,也引起了許多人們的好奇與追隨。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旅行中安身立命,歷經無數奇景、奇遇的人,被記者問及"哪裡有最刻骨銘心的風景"時,卻只平淡地提了雲南香格里拉、束河正福草堂、新疆白哈巴、溫州仙岩山等幾個地方,就不願再去講述。

行者曾在廣西的一處深山裡,為了避免蛇和蜈蚣的騷擾,夜裡就睡在樹上。走出深山後,他又誤入一片沼澤地,用手上的棍子扎不進去,但人一走上去卻快速下陷。後來山裡的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視線越來越差,他還只好停下來在原地站了一整晚。半夜有蟲子爬上身來,也一動不敢動,捱到天亮。

類似這樣的險遇,行者說相對於其他更為難忘的地方,只是跟旅途中遇到的人和豁然開朗的心境有關。而他十年來最廣大的收穫,也不過是在不斷的求學和博聞上。比如在蘇州遇到吳門琴社裴金寶先生,在杭州遇到尺八大師冢本松韻先生,在北京、福建、雲南多次和石蓮子師相遇,重新認識中華文化的精博之處。有一次他去新疆的中亞四國邊境處拜訪一位老人,老人會一種樂器,是傳說中的胡笳十八拍中的胡笳。還有一次在行游普陀的途中,同行的三人現金都用完了,又找不到銀行,朋友就勸他吹奏尺八乞行,剛開始他不肯對他人演奏。第二天,他的一位朋友跟他說:你吹奏你自己的,別人聽到是別人的。他才坐在法雨寺前的石橋上,對着弘一大師手書的法雨寺匾額"天華法雨"吹奏了起來。後來兩位路過的姑娘在身側聽完布施了他100元而去,那位朋友亦作畫一幅相贈。這樣的經歷也讓他學會了要放下自己。

眼前萬景,莫過於心。

對話行者

G(《環球游報》粵港澳專版):是什麼機緣和動力讓你16歲就可以勇敢地選擇去過一種遊歷的生活?最初的計劃是怎樣的?

X(行者):可能是命因中的吧。小的時候,我比較孤僻,因為三歲多就上了學,很少有比我大的同學願意和我玩耍。少年讀書時,又覺得畢業了要找工作,工作了要結婚生子,兒女長大後繼續這樣周而復始,那麼人生有什麼意義呢?人的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的?於是16歲生日當天,我選擇了去找尋自己想要的價值,並既定了7個南方城市,用一首歌的最後一個字決定了其中的一個城市廣州,匆匆的就出發了。而當時選擇7個南方的城市,主要是考慮在流浪中可以到處睡覺,南方天氣溫暖,不會被凍死。

G:16歲時的目的,那時所想的意義,後來有發生改變嗎?

X:有的,但講到底也是一以貫之的吧。2005年初,我遍走了台灣、西藏、內蒙古以外的中國各省區,算是達到了我人生的第一個理想,雖然其間度過了許多苦難,可是也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在茫茫大地上的虛無感。不過總的來說,我的行走是在找尋人生的價值,我把人生看做是一次最徹底的行走。

G:期間遇到過什麼難忘的困難,如何克服?

X:我所經歷過的苦難,其實很多時候是很平易的,但是常常讓當時的我無法解決,譬如飢餓。我流浪的第一個地方,去的是廣州,從廣州輾轉到東莞、深圳,期間在大街上幾次餓得渾身乏力,甚至喝過別人果園裡澆菜地的水,吃沒有長熟的香蕉和吉祥橘,還自願做過建築工地的搬磚工,然後又逃出工地,做過電子工、洗車工。很多時候,都是為了避免飢餓和退縮而選擇先生存下來。又譬如孤獨,身心在許多的波折中,常常覺得茫茫天下,獨自一人,無有歸處,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將會怎樣,這些都是目前所能記憶起來的大概印象。

而更讓我記憶更具體並且深刻的,實際還是我當時在廣東看到的這個社會不同的人的生活,有的極度驕奢,有的極度悲慘。所以後來我自己在一首詩中寫到:天地山水,療我傷痕,給我音風,渡我隱忍。這種傷痕,不僅僅是我自己的,更是我所看到的別人的,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自己和別人,以此來達到我人生的價值。

G:在行走的過程中,是什麼機緣讓你和中華傳統文化產生聯繫的?

X:因為自己親自感受過飢餓,知道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因為自己親身感受過孤獨,也就知道了孤獨的消解方法,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友善。更因為自己親自在最弱勢的群體中生活過,譬如街頭乞丐一樣的挨餓,做終日搬磚頭的建築小工,競爭式的應聘月薪300元的電子工,也分別從自己和他人身上都感受過人生的痛苦。所以,我下定決心,要來解決這些痛苦,並擁有真正堅定和永恆的快樂。

2005年,當我覺得沒有目的的行走和旅行是虛無的,就回到了當初流浪的第一站廣州。其後又從廣州輾轉到北京,繼續自學社會學和哲學,來達到我的新理想。而到了2006年,社會學和哲學不但沒有真正的解決我的問題,更不可能幫我解決我想致力的社會問題。於是我就漸漸的悟入了佛學和中華傳統文化。因為相對於哲學術語和社會學的分析,生活在中國,這種心心相印的中華文明對於中國人來說,更讓我覺天然生成,能夠融入進去。

G:你接觸的第一本影響你,吸引着你由哲學走向中華傳統文化的書是什麼?其中有沒有讓你覺得印象深刻的文字?

X:大概是梁啓超著的《佛教簡史》吧,其中摘錄的一句話:"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物已不從他得"。這在我正反覆解析於西方哲學的術語時,就像一根莫名其妙的棍子,一棒打了下來,讓我恍然有悟。此後,我就真正的由哲學和社會學轉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在經史方面的習養和背誦。

G:你的年紀跟你讀的那些艱澀深奧的經書古文,放在現代社會,顯然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有人質疑過你嗎?

X:其實經書和歷史並不艱澀,如果讀得進去的話。在我看來,真正在人生價值上有所成就的人,上至一國之主,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學過經史。我身邊很少人來質疑我。因為在我身邊,只有擔心我的人,他們從生活的角度考慮,無法理解我的未來。

G:你欣賞那些行者?

X:我比較欣賞的行者,是唐代的玄奘大師、一行禪師、明代的徐霞客。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和英國旅行作家毛姆,還有民國的高鶴年。

G:為什麼穿漢服,吹奏尺八?你認為提倡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帶來什麼?

X: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最可提倡的是文化中傳遞的品格上的價值觀,這是任何文明的最終目的。而中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仁和禮。仁者,愛人愛己,去除私慾,自助助人。禮者,依禮而行,人人樂於守己,完善自身,國家將不治而安。

漢服只是緣於個人的喜好,因它包含有衣禮的表徵,不僅華夏之名由此而來,同時也是中國漢族數千年來的傳統服飾。我非常樂於做一個中國人,自然也就一直穿漢服了。尺八則是週遊各地的過程中,偶有孤獨,希望藉此遣懷。尤其是在一些瀑布下、雪山下、湖泊邊、大海邊,吹奏尺八將是非常快活的事情。

G:還會行走下去嗎?還是回歸文化研究或其他文化活動?比如建設書院。

X:行走只是一次次的過程。人生最美好的路途不是週遊四海,而是完善自己。這幾年我的行走,幾乎都是和遊學有關了,絕非漫無目的的看風景。現在我和朋友剛在北京共同創辦了一家書院,名為明心書院。前段時間,我也發起過一個行者讀經會,宗旨是:提諸善法,行諸善法,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

我們希望先從提倡中國式生活開始,繼而回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品格上,共同傳遞美好的心靈價值觀。因為只要你願意,你也隨時可以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行者。我除了付出的努力多些,在天賦上,我並沒有什麼不同。

《南方都市報》SD08版專訪

行者--為成長而行走,旅行的意義

初初接觸行者,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他很神---一個從十六歲開始獨自旅行的人、一個終年穿漢服的旅行者、一個吹奏尺八的年輕人……

再了解多幾次,便在心裡幫他"去神化"了。行者跟你我一樣是普通人,他只是堅持做他發自內心最喜歡做的事情,這很難很難,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這是成長必須的一個過程,他做到了。

16歲,買了張火車票,出發

說來也有些神奇,因為某種機緣,行者3歲多就上學了,跟他同齡的孩子有着不一樣的童年經歷。自然,因為太"早熟",同齡的孩子也是不跟他一起玩的,沒有共同話題。初中畢業後沒多久,另一個機緣讓他認識了一位大學教授,跟着教授聽了一段時間的課。

16歲生日那天,他為自己做了個決定,買了張火車票,出發了。

那時他的目標並不清晰,他只是跟一些行走的人一樣,看到自己未來幾十年的生活軌跡似乎已經被鋪設好,覺得害怕和不甘,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企圖抗爭;又或者說,他想趁年輕再去看看其他的可能性。

於是,帶着懵懂的方向,他走向了自己為自己鋪設的一條成長之路。"那時打算去7個南方的城市看看,所以就先到了廣州……"

是啊,這個年齡出來"看世界",不是件簡單的事。行者經歷了跟南下打工潮的人群一樣的境遇---工廠里做過、工地里做過,也遭遇過沒錢餓肚子,這些現在說起來輕描淡寫的詞句,出現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時,究竟有多重,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三歲孩童面前,妄談"流浪"二字

曾經也以為,自己的這種行走,就叫做"流浪"。有一年在虎門一個工廠里打工的時候,傍晚下班碰到兩個賣花的小孩兒,一個五歲多,一個只有三歲多。他買了一枝花,還給孩子們買了瓶可樂。孩子們一邊喝可樂一邊跟他聊起他們的境遇:他們的花不賣完的話,"叔叔"會打的。

"打你們怎麼辦?"

"我們就走回江西老家去……我們以前走過的……"

行者說,當時深受震動,並從此再也沒有寫過關於流浪的文字。面對這兩個孩子,還妄談什麼"流浪",他們以這樣小的年紀就因為世事的境遇,而被迫流浪,他們才是真正流浪的人。而那些在公眾面前動輒談及"流浪"二字的人,大多仍然難免帶些城市人虛妄的矯情吧!

少小離家老大回,兒童相見不相識

差不多離開家5年後的那個冬天,行者決定回家一趟。背着行囊,走在回鄉的路上,

一輛車一直不緊不慢地跟在他後頭,這不免讓人緊張。後來那車終於跟上來,車上跳下一個人攔住他的去路,然後半晌才說:你真的是那個誰啊!

原來,開車人是行者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他驚詫於行者的扮相,幾乎沒敢認他。

路過村口時,不少老人和孩子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這不由讓他想起那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晚上回到家,過去的同學和朋友都到家裡來看望他,有個朋友已經有了孩子,3歲的小姑娘為他演唱豫劇片段……周圍的人事物組成的那幅圖景,只讓他感覺到恍若隔世。但那也讓他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出走"真正的意義,就是想要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能夠幫助自己之餘,還能夠幫助他人。

經歷過幾年的行走生涯後,行者慢下腳步,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做的事。現在,他跟朋友共同在北京創辦了起一家"明心書院",希望經由對傳統文化的共同興趣,讓更多的人融入到對文化和人存在的"品格"的建設中。

奇遇,林中遇奇人

行者的行走生涯,完全不似傳統的旅行,倒更接近一種歷練。一次,他在廣西的一處深山裡,走了接近一個月才走出來。隨身帶的兩個硫磺袋子是他忠實的護衛。晚上把硫磺袋上一個下一個,他就睡在樹上;有一天走進一個林場,遇到一個30來歲的看林人。他是"文革"時期由父親帶上山來的,從此就住在山上,因為常年不與外界打交道的原因,那人顯得很詭異。行者向他借住下來,跟他一起吃飯,一起住在山坡上的茅屋裡。那人雖然話不多,但是卻善於種花,並將所有的花收集起來製作成一種香露。

行者說,那人有幾個香水瓶子,據說是某次一個香港女人旅行到這裡,把自己的香水送給他,然後拿走了他的香露。

誤入沼澤地

離開林場後,他誤入了一片沼澤地。那是一個山溝,手上的棍子扎在泥地上是扎不進去的,但人走上去卻會陷進去。後來他找了一塊木板鋪在沼澤上一點點往前挪,到了下午4點多,山裡的天色漸漸黑了下來,視線越來越差,他只好停下來站着不動,就這樣,站了一整晚。半夜有蟲子、蜈蚣爬上來,也一動不敢動,挨到天亮。

這樣的奇遇在他經年的獨自旅行生涯中,數不勝數。

對話

旅行意義數次改變

旅遊時代:你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行走,或說是"流浪"的意義嗎?

行者:嗯,反正我也想過,但是總覺得反正學校是沒法回的,家也絕不能回,索性就再繼續走走看吧。

旅遊時代:什麼使你發生變化,找到目標?

行者:有一年,我在福建安溪的一個山上。那時候我在讀一些16世紀以前的哲學思想的書籍。在《圓覺經》里有一句話:"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醒物已不從他得……"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再分析腦袋裡的那些東西,忽然看到了全新的東西。

旅遊時代:是什麼原因使得你旅行多年後決定以後都穿漢服?這樣的穿着對你日常有什麼影響嗎?

行者:穿漢服已經3年多了。當初是因為在古村鎮住着,研習經史和古詩詞。古村鎮的人都穿民族服飾,我也就穿漢服了。加上靜坐時穿漢服非常舒適,後來又發現漢服是平面裁剪,更合乎中國人圓肩平面的特質,還能保護頸腰不受寒氣,也就一直穿着了。穿漢服和草鞋久了,覺得這件衣服實際上有着古人對禮約定:上衣下裳也蘊藏着華夏之名的意義。把漢服作為一種對"衣禮"的提倡,也與我的志向一致。

傳遞文化"品格",尋找可以共鳴的人

旅遊時代:講講你做書院的事……

行者:通過文化,不僅傳遞知識,而且傳遞一種品格。文明是什麼,文明是我們人區別於動物的特質,也因此讓我們擁有好的品格。而傳遞文化,把它還原到人性上面,會比較有意義。實際上,現在明心書院分為幾個層面的工作,一個是邀請一些老師,來跟大家講四書五經,講史記,講古典中國文化的精髓;其次,是個讀書會,介紹一些經典作品給大家,一起來讀一些真正的好書。

旅遊時代:你怎麼把你做的事跟社會上流行的學習古代文化或其他類型的精神修行之類的區分開?

行者:社會上現在流行的各種課程,我也大致了解。他們把課程做成了產品,這中間就跟我們想要做書院的核心理念完全不同。我更順其自然,就好像有的人愛喝可樂,那是他的自由;而當他有一天嘗到一口茶覺得也不錯的時候,就與你產生了共鳴。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有共鳴的時候就可以一起交流。

2009-2011年行跡,部分可見於《環球時報》英文版、《新周刊》、《南方都市報》、《中國日報》英文版、《MOMENT瞬》、《環球游報》港澳版、《InnerLight心探索》、《0086》雜誌、《問道》雜誌、《課堂內外》、《醒獅國學》、旅遊衛視等二十餘家媒體專訪及報道。

行者語錄

1、一襲天地做衣裳,福慧雙具度餘生。

2、天地山水,療我傷痕,給我音風,渡我隱忍。

3、如果要走更遠的道路,就必須放下過去,瞻望未來,專注當下的腳步。

4、在人群中超然物外,在器物中識得本心。便是逍遙。

5、能夠及早的學會愛惜自己和他人,才能真正的擁有無怨無悔的人生。

6、正直自己。自己就是別人正直的鏡子。

7、作為行者,唯一的命運就是永遠不斷的超越新的自己。遵循自己內心的信念,絕不停留在昨天的成就上,也絕不耿耿於懷於昨天的失敗。直至所有的夢想在任何外在環境中都能全部實現,並無懈可擊。

8、我們沒有辦法獲得每一個人的愛,但是我們可以去愛每一個人。

9、尊貴和完美的女人或許是沒有的,但必定會有尊貴和完美的母親。

10、對別人發起戰爭的人,往往是不能戰勝自己的人。

11、一個人真正的美,是人性上的慈美。它不在於身材和相貌,而更在於眼神和靈魂。所以我更加認為,以品格、思想上的相似度來對比人,是志同道合的樂趣。若單純以相貌上的對比,冠以流行歌手、寫手、影視演藝人的影子,它不是誇讚人,則是對人的侮辱和不尊重。

12、為自己成就一個世界,遠比世俗的情愛更美好。

13、真正的修行者,不會在理論上標新立異,而是在心行上遵循古德。

14、君子行事,先難後易;小人行事,先易後難。

15、有德之人,何苦言說天下無有知己,不若自問是否知天下人。自愛之人,受人助力亦能學人行己,必也愛己及物推及愛人。

16、愛是唯一能超越死亡的一束光。

17、如果你了解自己,就不要和他人做有關自我的辯解。--對於認定你的人,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不如將力氣用來完善自己。對於誤會你的人,那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不如做好自己,繼續積極的走下去,因為行動比言語往往更有說服力,身體力行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自我辯解。

18、多數的人,渾渾碌碌,在社會的浪潮中,無力自主,隨着世事起伏。

少數的人,洞察世情,長於謀劃,發引趨勢和潮流,陸續鞏固自己。

只有極少的人,或本真或淡泊,辨識無常,守持本心,鑄愛於永恆。

19、人生最美好的路途不是週遊四海,而是完善自己。

20、人生最大的成就只是你自己。其他的物事,不過是附加值。

21、一個行者,不求自心以得失,方能明了於悲喜。真正的孤獨是自持其心,非是寂寞和情緒的產物。

22、真正的夢想不只是一個願望和空想,而是有着去實現的能力和努力;不僅僅關注於自己的得失,更是對於他者的一種扶持和分享。

23、我眼裡沒有職業,只有一種事業。將自己打造成一種力量,一根生命的標杆。藉以影響更多的人,在完善自我的同時,也能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幸福和快樂。

24、行東行西,但隨天命。向內向外,當守自心。

25、相比起來,我們的主流社會追捧西方文化,傳統文化並不受到重視。西方人卻反而對我們的文化更感興趣。我認為一個民族的自信心,首先來自對自我的認知。對於幾千年的淵源和傳承來說,傳統並非只是一個詞,它甚至是我們的精神血液和民族根基。無論我們拋棄它多久,在回歸本源之時,都必將重新去學習它。

26、這個時代大部分的人崇尚強者,而我偏愛君子,永不反悔。

27、任何過程都是一次旅程。任何旅行也都是一次心靈上的延伸。

28、學習尺八的態度和方法,同為人處事一樣。能夠尊重它,才會認真的學習它,找到最正確的方法和它相通。

29、城市中一切都很快,忽略一個人很容易,認識一個人也很容易,但是認識對一件事情和一個人很難。我希望這樣表達自己:我是一個吃喝拉撒的人,從生到死揚起又落下的灰塵,和任何人都一樣。只有在修養自心的時候,我才認為自己是一個衣食住行的人類,一個且行且歌的行者。

30、看他人多看美好處,給他人也以美好處。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方向,並不懈努力的人,終會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31、成長就是看到和認識到更多的美好夢想的破滅、殘酷和荒漠的真實的存在,了解人類的虛假、滑稽和虛無的悲劇性,而又能在了解命運後重拾美好的夢想,並為之再度專注於行動,用一顆仁和的心和堅定的信念來做到它。

32、一個清醒自知的人,永遠要打破自己現在固有的格式。

33、真正的朋友給予我們真正的鼓勵和溫暖,而假意的朋友只給我們展示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34、任何事物都會有一種規則,即便是最沒有規則的事實,也還有無常作為它的規則。有規則就必然有因果。

35、一個在城市中消逝了時光和容顏的人,一定要在天地山水中明了自性,知命樂天。

一個在天地中消逝了時光和容顏的人,一定要在城市中找回生活和生命的自我尊嚴。

36、行天下,如若不能心安,無非是重疊孤獨。

37、人最難信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無論你遭遇了什麼,經歷過什麼,或是未達到的讓你覺得困難。都要永遠記得:一定要相信自己,即使身無分文,遇大危險,也能沉靜應對,快活自由,轉困為安。

38、如果你不管煩惱,煩惱也留不在你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