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妙參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妙參法師

中文名稱;妙參法師

出生日期;1873

逝世日期;1929年

職業;觀音山凌雲寺的開山住持

妙參法師(1873~1929年)是觀音山凌雲寺的開山住持,俗家姓容,廣東陽江人。

簡介

二十一歲往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於浩淨律師座下受具足戒。在香港觀音山創建了圓通寺紫竹林兩處道場。一九二九年示寂,世壽六十八歲,僧臘四十九,戒臘四十七。

出家受戒

妙參法師俗家姓容,是廣東省陽江縣人。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出生。自幼穎悟過人,於鄉塾受學,習八股文,學業冠於儕輩,十六歲就中了秀才。此後即設塾授徒為業,在此期間有緣讀到佛經,有所感悟,而有出家的念頭。十九歲時遊歷羅浮山,於訪延祥寺時,遇到海老和尚,言談相契,即禮老和尚為師而落髮出家,依師在寺中閱讀經典,學習佛門儀軌。二十一歲之年,往南京寶華山隆昌寺,於浩淨律師座下受具足戒。及戒期圓滿,即往金山江天寺,入大徹堂坐禪三年,之後在江南行腳參訪,歷參名剎大德,之後返回羅浮山。

妙參法師回到延祥寺,力圖振作,把延祥寺的子孫廟闢作十方叢林,恭請元亨和尚出任十方叢林的首任住持,以此延祥寺得以中興。到了宣統年間,他去朝禮安徽九華山,見地藏菩薩肉身道場陳舊頹敗,他捐資為之修繕,圓滿後再返回羅浮山。時當辛亥鼎革之際,地方不靖,土匪猖獗,打家劫舍,無惡不作,難以安居,妙參乃聯絡同修道友,往香港覓地暫避匪患。初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覓得房舍,設置延祥分院,做為同修道友棲息之所。[1]

興建道場

妙參法師以此因緣,又得到港督金文泰的贊助,乃將該別墅加以改建,成為一所十分莊嚴的佛教道場,命名為凌雲寺。又,當時屯門青山寺的前身,原是一座純陽觀,是一處先天道信徒的道場,住持這座道場的,是一位陳吉祥老先生。陳吉祥是福建浦田人,咸豐九年出生。後來在香港以經商致富。中年信了先天道,主持純陽宮。妙參法師在此期間,和陳吉祥相識,以佛法化導他。陳吉祥乃悟知先天道不是究竟之法,轉而崇信佛教,並於一九一八年,到寧波觀宗講寺,依天台大德諦閒老法師落髮出家,法名顯奇。於觀宗寺受戒後回到香港,改建純陽宮為青山寺,顯奇為青山寺開山住持。妙參法師得悉元朗觀音山有靜室一間,傳說為明朝末年某宗室之女所修建,供奉其母的長生牌位,中座安文、武二帝,歷經三百年,此時為鄉紳鄧伯球管理。鄧氏是一位基督徒,將該靜室改為別墅,偶爾一往,平時空置。妙參法師乃往觀音山,將鄧氏說服,願將該別墅獻出,改建為佛教道場。

顯奇的女兒金姑,也是先天道信徒,並且信心堅固,墨守成法,不願改信佛教。妙參法師以方便善巧,予以度化,日久之後,因緣成熟,乃求其布施。金姑問:"和尚所求何物,皆可施與。"妙參法師謂:"願得其頭髮以作佛事。"金姑省悟,遂以父為師,依顯奇和尚剃度出家,後來往九華山求受具足戒。顯奇和尚住持青山寺十餘年,領眾共修,精進不輟,青山寺也成為一所頗負盛名的道場。

安然圓寂

妙參法師在香港期間,還在觀音山創建了圓通寺及紫竹林兩處道場,度男女信徒四、五千人。他的女徒觀修,在南洋建千佛塔,亦度信徒過千人。一九二四年,紀修老和尚由金山江天寺來到香港大嶼山,創建十方叢林寶蓮寺。妙參也到大嶼山,在寶蓮寺牌坊正門左側,建"四老篷",以紀修、觀清、顯奇與他自己共稱諸山四老,預備日後來此同參共住。

一九二五年,寶蓮寺傳戒,紀修老和尚請妙參為戒壇尊證,傅戒圓滿後,挽請妙參為寶蓮寺監院,協助建設寶蓮寺。翌年,寶蓮寺興建大佛殿,以妙參法師出力最多。繼而公議以後由大嶼山、青山、觀音山每年輪流傳戒。一九二七年應由觀音山傳戒,因籌備不及,合併在寶蓮寺舉行。

一九二九年,妙參法師返回觀音山凌雲寺,他自知罹患腦疾,不久於世,乃留偈於韋馱殿,自行下山,到廣州北門的如來庵,向當家和尚借地方圓寂。未幾示寂,世壽六十八歲,僧臘四十九,戒臘四十七。後來凌雲寺將其留偈供奉,偈曰:

十八年來住此山,白雲飛去又飛翻;

我今拜別白雲去,天緣有份再回還。

參考資料

  1. 《禪門修證心要》--妙參法師 , 新浪網 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