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夢令·門外綠蔭千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夢令·門外綠蔭千頃》

作品名稱: 《如夢令·門外綠蔭千頃》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秦觀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如夢令·門外綠蔭千頃》是北宋時期曹組創作的一首詞,主要寫的是詞人睡起前後的所見所聞。

這首詞看似在寫無聊意緒,但詞人由「動」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許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來,但詞人點到為止,並不說破,就顯得言盡而意無窮,其中意味妙不勝收。這首詞借景抒發了詞人百般無聊,孤寂惆悵之情。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寫於北宋時期。當時詞人剛剛睡醒後,看見了門外千頃綠蔭和成雙成對的黃鸝這一幅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畫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首詞。

關於本詞的作者,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曹組所作,另一種則認為是秦觀所作,且末旬應為「風弄一枝花影」。現在很多學者認為,「風弄一枝花影」在意境上不如「風動一庭花影」,不像出自秦觀手筆,因此後一種說法很可能是誤記。[1]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門外綠蔭灑地千頃,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樹上相互應和着啼個不停。

我從床上起來,卻又覺得難為情,便獨自來到佇立着一棵青桐的水井旁邊。

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

文學賞析

​這首詞中,「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過去有人將此句解釋成詞人先醒過來看到千頃綠蔭,再聽到樹間黃鸝嬌聲啼鳴,兩兩應和。今天的學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夠精準。從後一句「睡起不勝情」來看,詞人應是先在睡夢中聞鳥聲,被黃鸝的啾啾鳴啼驚醒,隨後才向門外張望,看見綠蔭綿延的景象。之所以「不勝情」,是因為他被雙鳥和鳴的聲音驚醒,隨後驚覺自己的孤寂,為了排遣憂懷,他走出門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只感覺到「人靜,人靜」,周身的環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邊無人,故日「人靜」,這就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詞人先嘆「人靜」,再見「風動花影」,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睡起不勝情」的愁情思緒。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後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後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作者簡介

秦觀[2](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妻子為徐文美。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儒客大家,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少從蘇軾游,以詩見賞於王安石。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佑初,因蘇軾薦,任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年(1094),坐元佑黨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蘇軾,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繼迭遭貶謫,編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秦觀一生仕途坎坷。秦觀善詩賦策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合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為北宋婉約派重要作家。 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視頻

秦觀,人生比詩詞憂鬱

婉約詞大家柳永秦觀1-講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