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 作者:蘇軾


原文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 [宋] 蘇軾 自淨方能淨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1]

譯文

自己潔淨才能使他人潔淨,我自浴身之後,出現汗流而又哈氣之效果。給參與浴佛活動的人們傳話,只管四大和合幻身與三昧遊戲。徑直洗吧!徑直洗吧!俯首為了擺脫人間眾生苦難而洗吧!

注釋

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彼:他人,別人彼:他人,別人。 呀(ha)氣:張口大力呼吸,喘氣。 澡浴人:參與浴佛活動的人們,這裡代指世人。 肉身:佛教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的幻身。遊戲:出自《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普願)扣大寂之室,頓然忘荃,得遊戲三昧。」這裡指自在無礙,而常不失定意。 但洗:徑直洗吧!

賞析

第一、二句,將心比心,現身說法來談浴佛的生理效果,只有「自淨」才能彼淨。這一富有哲理的佛學思想,顯示出蘇軾天涯淪落不沉淪的勇氣。「汗流」代指污垢除盡,「呀氣」代指濁氣被完全清除,所以蘇軾感到浴佛是特別舒適的。   第三、四句,進深一層,借「寄語澡浴人」之機肉身遊戲,摒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一境,抒發了蘇軾運用佛學思想來遊戲人生,以娛身心。其心理平衡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蘇軾也常得趣於某事或懂得其中奧妙而以遊戲出之。   最後三句,近乎一種呼喊:徑直洗吧!徑直洗吧!不僅僅是為了個人「洗榮辱」,更重要的是為了沖刷人間眾生的一切苦難,這正是蘇軾要做一個「清淨人」「肉身」而遊戲三昧的真諦。   全詞側重於浴佛的效果及其心理探索,所表述的思想意義全在於蘇軾的「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分世界」的宇宙觀和「得於自然,遊戲三昧」的人生觀。正因為「居士本來無垢」,所以蘇軾才有資格喊出「俯為人間一切」的人道主義呼聲。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十二月,蘇軾渡淮至泗州治所,該詞是蘇軾在佛寺浴身有感而作。[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詩詞名句網
  2. 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