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夢令·春思 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如夢令·春思
圖片來自搜狐網

如夢令·春思首詞回憶了雪堂生活,創造出一種如同圖畫般的美學境界,留有許多思索的餘地。抒寫了詞人對當年雪堂生活的回憶和對這種幽靜環境的懷戀、對擁有田園生活的熱切嚮往,並藉以排遣對仕途經營的厭膩。全詞語言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深厚、含蘊深遠。

原文

蘇軾蘇軾〔宋代〕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譯文

黃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親手種下的桃樹和李樹,到如今已是綠葉成蔭,青青的果實掛滿枝頭。簾外的鳥兒天剛蒙蒙亮就開始鳴叫,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東坡啊東坡,不要忘記黃州小橋流水的美景,早日歸隱吧。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遙想當年在東坡雪堂的生活情景。作者貶官黃州時,開墾東坡,並在這裡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繪雪景,並命名為雪堂,還親自寫了「東坡雪堂」四字為匾額。

  開頭四句,是說作者在雪堂前親手栽種了許多桃李一類的果樹,綠蔭叢中,掩映着數不盡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鳥婉轉啼叫。鳥鳴聲常常把作者從睡夢中攪醒。作者寫出這番景象,在於以景襯人。在這嘉樹四合、鳥雀啁啾的環境裡,作者生活愜意。遙想當年的閒適自得,思忖此時的入奉禁嚴,作者油然生出懷舊之情。歐陽修《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這可能對蘇軾此詞的用語有所影響,但蘇軾實是別出心裁,以故為新,從而恰切地表達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時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園,卻讓百舌鳥的鳴聲喊叫出來,便使文詞愈加警切生動。連動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蘇軾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滾涌而起的思鄉情感了。句法超絕,逸筆宕開,留有豐富想象的餘地。最後一句,主要還是以「小橋流水」指代相對於喧鬧京華的一種幽靜環境。由此,更反襯出作者對營營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對擁有廣闊心理空間的田園生活的熱切嚮往。

  這首詞表面看來只是抒寫了作者對當年雪堂生活的回憶和對這種幽靜環境的懷戀和嚮往。但真實思想卻在於排遣對仕途經營的厭膩。這一層作者並沒有明白說出,甚至隻字未提。作者只是從對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這個消息,卻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這首詞不僅創造了一種如同圖畫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許多思索的餘地。這首詞語言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深厚。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祐元年(1086)春。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貶為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回京後,雖受重視,但既與司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議論不合,又遭程頤等竭力排擠,因此一再表示厭倦京官生涯,不時浮起歸耕念頭,故此借寫出這首《如夢令》。

簡析

  這首詞回憶了雪堂生活,創造出一種如同圖畫般的美學境界,留有許多思索的餘地。抒寫了詞人對當年雪堂生活的回憶和對這種幽靜環境的懷戀、對擁有田園生活的熱切嚮往,並藉以排遣對仕途經營的厭膩。全詞語言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深厚、含蘊深遠。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