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官階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如何分辨明朝的官階?

一、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令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範圍。[1]

二、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順序)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 、主事等。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禮部: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

三、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省)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 屬於言官範疇。

四、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註銷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予執行。

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祿寺:主管宴享太僕寺:管馬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六、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七、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八、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一、二品官服補子明代官袍圓團紋,除了龍團紋,還有蟒衣(四個爪的龍)、飛魚(有翅膀和魚尾巴的龍)和鬥牛(頭上有兩隻彎角的龍),以及麒麟的紋路,穿這一些花紋大紅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駙馬以上的高官。

官服補子衣服方面:顏色的表現上,可能並不如官方規定的:一至四品官用大紅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綠色。一般官便服都以暗藍色、天青色居多,也有綠色。而戴官帽的官服,則以大紅色常見,如我們在古裝戲看到中進士或狀元的人,都穿大紅色官服,然而依照官階,進士、狀元是七品官,然而依照官階,進士、狀元是七品官,應該穿青色官服,大概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的喜氣洋洋,就並不完全照規定穿着了。

而官家婦女更以紅色官服較多,所以,我們稱女生的刺繡、手工藝叫「女紅」,是有民族文化特格特色的。明代官服的纖繡花樣紋圖也頗多變化。有人說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龍的龍袍,然而明朝留傳下來的「李貞 *** 像」中,李貞就穿着五爪金龍的龍袍。

官太太也有穿龍袍的,但可能都是比較大的官婦人。明代官像補子,有許多是直接繡在衣服胸腹部位上,沒有另外繡貼一個方塊補子,大概是通用,或者官補子規定未全盤流行。不過在婦女官補子表現上卻很普遍。

而同一家的婦女,補子的禽鳥樣,有時是左右對稱。明代的官階,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階,武官分六品、三十階,還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稱「未入流」的官階,包括縣典史、府檢校、司吏目,訓導長官、儒學正教諭、國子典館及翰林院的「孔目」等。

另外,有進士資格的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七品官)貢士、舉人(又稱孝廉,相當於八品官)和秀才級的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監生(京師國子監的學生)、貢生(京師貢院要推薦給朝廷的生員秀才),又在不入流之外,可說是培訓中的公務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