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好叫的是毛驢(270)(賀清明)

好叫的是毛驢(27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好叫的是毛驢(270)》中國當代作家賀清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好叫的是毛驢(270)

女兒讀初一時,早出晚歸,即便是回家吃飯,也是狼吞虎咽,吃畢,拍屁股走人,學習之緊張,之辛苦,令人揪心。晚自習回家後,還得伏案學習,趕着完成家庭作業,我負責輔導語文。

一日,女兒喊我指導語文題,是一本《1+1輕鬆奪冠》教輔資料的習題,她翻出了一些不會做的題目讓我指導,我雖然是理科院校畢業的學生,但自幼愛好文學,自感文學功底不錯,我細心閱讀,耐心解釋,但一些知識性強、趣味性濃的題,我苦思冥想也找不出自感滿意的答案,令我這個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羞愧和汗顏。

有這樣一道題,不妨寫出來,以饗讀者。請為下文的阿凡提設計一個滿意的對話,題目的大概意思是,有一天,阿凡提去集市買毛驢,賣驢的地方擠滿了鄉下來的農民,有個衣冠楚楚的人經過這裡,感嘆地說道:「這個地方不是農民就是毛驢!」阿凡提聽見了,忙忙地走過去問那個人,.------------------?讀完題,我才知道題目是要求學生回答阿凡提怎麼問那個看不起農民的人。我不假思索問女兒:「你說阿凡提對句什麼話好?」女兒搖頭,我又問:「那你說這道題是考你什麼呢?」女兒還是搖頭。我給女兒分析:「這道題考時主要是靠你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靠你的反應靈敏性及語言應用的靈活性,你說對不對?」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又給女兒反覆解釋這道題的真實意圖,應該如何思考以及解答。 女兒瞪着我不耐煩地問道:「爸,我懂了,那你到底是想出來沒有,阿凡提是怎麼對答呢?」「好,讓我想想!」我定眼思索,展開想象的翅膀,極力挖掘腦海中儲存的知識,搜腸刮肚,反覆掂量,就是想不出一句合適而滿意的對話,只好投降。對女兒說:「你先做其它題,過兩天爸給你答案。」我顯得自信滿滿。女兒調皮地眨了眨眼說:「原來你也不會,白忙活了一陣。」是的,身為大學教師的我,雖然說得一套又一套,但一時半會也給不出合適的答案,被女兒數落

一段時間,我腦子裡一直在思考這道題,也想出了不少答案,比如:「那你是農民還是毛驢?」或者「農民和毛驢一樣,那你是什麼?」等等,但這些答案我均感到不滿意。它們反映不出阿凡提的機智幽默智慧以及高超諷刺藝術品位,而且過於直白、通俗、簡捷。易與對方形成爭執,怎樣才能用一句比較貼切而滿意的對話,把這位衣冠楚楚的人批駁的五體投地、無話可說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想這句話一定要風趣幽默、綿里藏針、富含哲理,又耐得住推敲

一日上城,坐在公交車上,我正為此題斟酌,忽然,路邊一架驢拉車映入眼帘,一頭灰黑色毛驢仰天長嘯,刺耳的聲音一下子震醒了我,「好叫的是毛驢。」這句話脫口而出,得來全不費功夫,我不由自主地失語驚,動了前后座位的人, 一個個吃驚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個睡夢中囈語的人,我啞然一笑了之。

我終於為阿凡提想出了一個合理而滿意的對話。回家後我匆忙將答案告知女兒。「好叫的是毛驢」。這句話對這位目中無人但卻衣冠楚楚的人,是絕好的諷刺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人以貌取人,或者看人下菜碟的人物。有人說,我們每個人往上推三或五代,恐怕多數人的祖宗都是農民,幾千年的農耕文化養育的人,誰能脫得了祖宗就是農民的宿命,但是,總是有一些人,剛剛走出土地不久,就忘了糧食是怎樣來的;有的人離開故鄉沒幾代,就覺得自己八輩子就是城裡人;有的人本就出身農民,卻骨子裡瞧不起農民。假如我們再遇到這樣類似的人和事,請不要忘記這句話:「好叫的是毛驢!」

後來,女兒回家又與我探討了這道題,老師認為她的答案不對,正確的答案是,阿凡提問「先生,您準是位農民兄弟了!」那人生氣地回答「不,我才不是農民哩!」而阿凡提說道「那麼按照你自己說的,你就是一頭驢了!」老師用還原的故事情節回答了女兒,我苦思冥想的認為非常貼切到位的答案竟然是錯的,我無語!

[1]

作者簡介

賀清明,八七年出生於成都,醫科大學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