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

作者:蘇軾


原文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

[宋] 蘇軾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發。 醉中吹墜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1]

譯文

雨過天晴,湖水蕩漾,秋高氣爽,泛舟度閒,最為適宜,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從船上的紅色欄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 喝醉了,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獨自划船離去,任由煙霧籠罩的湖面飄搖不穩定。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 半篙初沒:謂湖水剛剛漫過半根竹杆的深淺。篙(gāo):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檻(jiàn):船上的紅色欄杆。鑒:鏡子。這裡指寒冷的湖水。 白綸(guān)巾:古時一種白色頭巾,用青絲絛帶製成。 漾(yàng):水面動盪,搖漾。 棹(zhào):划船的長槳。 飄兀(wù):飄搖不穩定。

賞析

上片先從遊興大發寫起:「湖上雨晴時,秋天半篙初沒。」雨過天晴,泛舟度閒,而當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的當兒,詞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靜如鏡的湖面。然而,本擬忘掉個人得失的他,卻驟然有一股憂思湧上心頭:「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發。」詞人身體尚健壯,遇到高興事兒時,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然而「日過當午」的心理陰影卻時在腦海中閃動,一旦景物觸發,會立刻強烈湧現。此時此地的詞人,在遊興正濃的當口,從遊船的朱紅欄杆往水下俯看,發現了平靜如鏡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不禁一陣悲涼從心底升起。

  下片則極力表現詞人蕭疏沖淡,純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在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的恬適環境中,詞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寫景如畫,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鋪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獨,其愁其苦,沒有人能夠知曉或領悟。於是,末二句推出了「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曠達,一任浮生,而實際上,在「煙波飄兀」的感受中卻涌動着憂思時事,感嘆衰老無成的悲哀心緒。詞人在溪風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歸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獨無所適從的自畫像,給人以委抒心曲、意蘊流動的藝術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總起來說,此詞以白描寫意手法鋪排全篇,表面平靜疏淡,而內里起伏沸騰。在恬淡中含有憂思,在曠達中寓有執着,表現了詞品與人品的統一,真善美的合諧與完整。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嘆老無所成的鬱悶心境而作,創作時間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詩詞名句網
  2.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