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神媽祖的浪漫愛情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媽祖

來自網絡的圖片

女神媽祖的浪漫愛情故事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傳說,她心地善良、熟習水性,多在海上救人於危難之中。[1]

飛升後的媽祖成為「海神」,參與過幾次重要的海上戰爭。就連鄭成功收復台灣、施琅攻台,都得到過她的鼎力相助。

自宋以來直至清代,媽祖成為我國國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另外兩個是黃帝和孔子。

在由一位普通女性晉升為女神的道路上,娘娘始終不負眾望。不是今天幫忙抵禦外族入侵,就是明天趕着抓捕盜賊海寇。哪天得空了,還要思量着如何促進海上友好邦交。

總之,在後世的傳說故事中,女神越來越忙。

忙到……沒有時間好好談一場戀愛!

終於,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定還女神一場你(feng)儂(hua)我(xue)儂

(yue)的愛情。

這個人就是明代文學家、小說家、雕版印書家,凌濛初。凌濛初一生仕途不順,遭遇坎坷,轉而著述,在文學領域頗有建樹。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初刻與二刻。

關於媽祖的愛情故事,便創作於《二刻拍案驚奇》中。

來,大家一起做個鑑證——

有一商人名叫程宰,做生意賠了好多錢,輾轉在徽州一家大商賈鋪子裡打工,維持生活。

明正德年間的一天夜裡,程宰正感慨屋中寒冷難挨,忽然聽到車馬喧鬧聲四起,自己的棚屋內頓時燈光明亮,溫暖如春。

正在驚懼間,只見一位宛如世間后妃打扮的天上仙人,二十幾歲樣貌,前後侍女無數。

那美人道:「我不是仙人,實海神也,與郎有夙緣甚久,故來相就耳。」

從此「人定即來,雞鳴即去,率以為常,竟無虛夕」。那海神便是媽祖。

就這樣,二人過上了七年美滿幸福的夫妻生活。女神還暗中助程宰做了幾筆賺錢買賣,生活大有改觀。

飽暖思故鄉,程宰手頭寬裕了,便想着衣錦還鄉。誰知,這次遠行竟是小兩口今世分別的先兆。

臨別之際,媽祖警示自己的夫君即將經歷劫難。

媽祖:「你有三大難,今將近了。時時宜自警省,至期吾自來相救……吾當在蓬萊三島,等你來續前緣。你自宜居心清淨,力行善事,以副吾望。萬一做了歹事,以致墮落,犯了天條,吾也無可周全了。」

即使大難臨頭,也可以把心放肚子裡,誰叫自己的妻子是個神仙呢!

於是,程宰踏上了歸鄉之路。途中他先來到大同看望叔父,卻適逢「大同軍變」,夜間海神託夢,讓程宰立即連夜離開大同,救了程宰第一遭大難。

程宰得脫,兼程來到居庸,夜宿關外,又夢到海神催他立即過關,略遲一步,就有牢獄之災。程宰天沒亮就過了關,原來是因為大同反亂,怕有奸細混入京師,官府下令「凡由大同進關者盡收入監內,盤查明白」。

海神救了程宰第二遭大難。程宰從潞河乘船到了淮安府高郵湖中,只見黑雲密布,狂風怒號,雙桅折斷,一舵飄零。

正在危急之間「忽聞異香滿船,風勢頓息。須臾,黑霧四散中,有彩雲一片,正當船上。雲中現出美人模樣來,上半身毫髮分明,下半身霞光擁蔽,不可細辨。」

程宰明知是娘子又來救他了,況且分別多日不得相見,他悲喜交加,對着雲中,只是磕頭禮拜。

再看這廂,「美人也在雲端舉手答禮,容色戀戀,良久方隱。」

——(凌濛初《疊居奇乘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

看着版畫中媽祖與程宰隔海相對、戀戀不捨的樣子,好揪心。不過,想想兩人定下的「蓬萊之約」,苦盡甘來是遲早的事。

故事就先講到這裡,這段「三救厄海神顯靈」中的「高郵湖救難」,是海神媽祖最常見的傳說之一。

不過,以往媽祖水上救助的除了她的父兄親人外,都是素不相識的遇險者。

而在凌濛初版的「三救厄海神顯靈」中,媽祖救助的人主要是程宰,一起生活了七年的夫君。

後來,尚友堂本徽派刻工名手劉君裕將這段故事繪鐫出來,成為了「小說插圖」。


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元代的海運和漕運,明代的鄭和下西洋,促進了媽祖文化的長足發展。在明代神魔小說中,對媽祖故事多有觸及。

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是最早觸及媽祖形象的描寫。選用鄭和下西洋的故事,並對媽祖護航傳說進行創作、演義。


明萬曆刊本《三寶太監西洋記》第二十二回插圖。圖為在媽祖護佑下,風浪過後船隊團聚情景。右一端坐帥位者為鄭和。

同時期的作品,還有傳記體章回小說《天妃娘媽傳》,這是媽祖題材小說神魔化首開先河之作。作者吳還初,江西人,明代小說家。

遺憾的是,明萬曆年間刊行後,歷代未見著錄,至今國內已失傳。僅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有一部明刻孤本,實為罕見。

《天妃娘媽傳》第三十二回

媽祖文化興起於宋代,而唐、宋兩代也是中國版畫形成時期,幾乎與媽祖文化同步,具有千年歷史。[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