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冠子 元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冠子 元夕》

作品名稱: 《女冠子 元夕》

創作年代: 南宋詞人

文學體裁: 詞

作 者:蔣捷

《女冠子 元夕》南宋詞人蔣捷的詩。[1]

蔣捷也是南宋時期不可忽略的一位偉大詞人,他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憂愁之感,其實這也正是由於他生活在那個亂世,再加上自己常年是鬱郁不得志,為此也就使得他內心有了無限的憂愁之感,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無比的傷感。[2]

虞美人·聽雨》通過聽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感受,身世家國之感極為痛切,其中「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二句尤其悲壯蒼涼。但他的詞又不儘是低沉暗淡的情調,時而振起一筆,開擴意境,呈現清麗色彩。[3]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元宵佳節是歷代詞人經常吟詠的話題。在百姓心中,元宵節也最重要,最熱鬧。蔣捷這首詞作於宋亡之後,詞中寄寓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之情。

全詞起筆「蕙花香也 。雪睛池館如畫。」即沉入了對過去元夕的美好回憶 :蘭蕙花香 ,街市樓館林立,宛若畫圖,一派迷人景象。極度地渲染了元宵節日氛圍 。「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春風和煦 ,酒旗飄拂,笙簫齊奏,仙樂風飄。據載,宮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燈。地方更有五色琉璃製成的燈。燈市的壯觀,使詞人憶起如昨天一般。「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而今 」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 ,下寫今日元夕景況。「燈漫掛 」,指草草地掛着幾盞燈 ,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既寫今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 。「暗塵明月」用唐蘇味道《上元》「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詩意。以上是從節日活動方面作今昔對比 。「 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對比 。蛾兒,即鬧蛾兒,用紙剪成的玩具。寫今日的元宵已令人興味索然,心境之灰懶,更怕出去觀燈了。這種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來才有的,是處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 。」從燈市時間的短促寫今宵的冷落 ,並點明詞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隨之用了「問」、「但」、「待把」、「笑」等幾個領字,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恨酸楚。「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誰能再向天公借來繁華呢?「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懷着無可奈何的心情 ,詞人剔除燭台上燒殘的灰燼入睡了 。夢中那轔轔滾動的鈿車、佩戴香羅手帕的如雲士女,隱隱出現。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 。」以最精美的吳地的銀粉紙 ,把「舊家風景」寫成文字,以寄託自己的拳拳故國之思。銀粉砑,碾壓上銀粉的紙。舊家風景,借指宋朝盛事。聽到鄰家的少女還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詞 。現在居然有人能唱這首詞,而這歌詞描繪的繁華景象和「 琉璃光射 」、「暗塵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觸,心頭不禁為之一動,略微感到一絲欣慰,故以「笑」而已。 這首詞風格較為自然,詞意始終在流動中,無一凝滯。在追琢中顯出自然之本色 。或直描,或問寫,或借夢境,着力處皆詞人所鍾之情。

作者簡介

蔣捷(約1245~1305後),[4] 字勝欲,號竹山,南宋詞人,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覆滅,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彊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得知蔣捷祖籍宜興,元初遷居武進,他在1274年中進士。如果那時是三十歲,在1296遷居武進時該是五十多歲。這二十來年的生活中的黃金時代是在隔湖的雲陽竹山渡過的。在1302年薦他為官時,他已定居武進,大約是五十五歲了。

他的一生是在國家危亡民生多艱的日子裡度過的。他有志報國、無力回天,不羨「搖金寶轡,織翠華裾」的生活。徑自過種菊陶潛、栽蔬杜甫的隱居生活。他不想給那個社會留下些什麼。所幸的是他也有境遇相同、志趣相合的人共往來,或詩詞、或題作,留下了生活的蛛絲馬跡。

視頻

嘯天說詩:蔣捷《虞美人·聽雨》

.

南宋詞人蔣捷將漂泊愁思、亡國傷痛交纏詞中 種下美麗與哀愁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