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套料玻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套料玻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套料玻璃作品顏色豐富,除套紅外還有套藍、套綠等多種,反映了當時套料玻璃的成就,它的製作工藝有兩種:一是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之後在外套的這層玻璃上雕琢花紋;一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玻璃棒直接在胎上。

基本內容

套料,或稱套,至遲在清 康熙年間已經出現,至 乾隆時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是用涅白色玻璃製成 器胎,再根據設計需要,將 彩色玻璃料加熱至半流質狀,粘接在器胎表面,然後加工細部裝飾,白色玻璃上套各色彩料,刻出紅、綠、黃、藍、粉紅等色彩艷麗的圖紋;或以彩色玻璃為地,白色或彩色玻璃做裝飾。

套料玻璃作品顏色豐富,除 套紅外還有套藍、套綠等多種,反映了當時套料玻璃的成就,它的製作工藝有兩種:一是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 色料,之後在外套的這層玻璃上雕琢花紋;一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 玻璃棒直接在胎上。

康熙時期玻璃製作工藝的另一創新,是「套料」的燒製成功。所謂「套玻璃」是指由兩種以上玻璃製成的 器物,其製作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玻璃胎上滿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後在外層玻璃上雕琢花紋;一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紋。它是玻璃成型工藝與 雕刻工藝相結合的產物,是玻璃製作工藝史上的重要發明。這兩種方法製作出的器物均見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質色美,又有紋飾凹凸的立體之美。

清代著名學者 趙之謙在光緒六年(1880年)撰寫的《 勇廬閒詰》中寫到:「時( 康乾之時)天下大定, 萬物殷富,工執藝事,咸求 修尚,於是列素 點絢,以成文章,更創新制,謂之曰套。套者,白受彩也,先為之質曰地,則玻璃 硨磲珍珠,其後 尚明玻璃,微白,色若 凝脂,或若 霏雪,曰 藕粉。套之色有紅有藍,更有兼套曰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疊套,雕鏤 精絕。康熙中所制渾樸簡古,光照 艷爛若異寶。乾隆以後, 巧匠刻畫,遠過 詹成,矩鑿所至,細入毫髮,捫之有棱。」文中詳細記載了套玻璃工藝的製作時間、康熙、乾隆時期套玻璃的不同風格以及套玻璃的不同種類。

實際上, 套玻璃有套一色與套多色之分。「白受彩」分為 白地套紅、套藍、套綠、套黃等,這是 套色玻璃中之主流產品。此外,還有「兼套」,即在同一色玻璃胎上套二色以上的 玻璃器。文獻記載告訴我們,康熙時期已有此工藝,但迄今尚未發現康熙套玻璃器實物。流傳至今的最早、最多、也是最精美的套玻璃器是乾隆時期的作品。我們期待着像發現康熙玻璃胎 琺瑯彩一樣,有朝一日能夠親眼見到康熙、雍正時期套玻璃器的面世。[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