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奔騰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奔騰4

奔騰4(Pentium 4,或簡稱奔4或P4)是Intel生產的第7代x86微處理器,並且是繼1995年出品的Pentium Pro之後的第一款重新設計過的處理器,這一新的架構稱做NetBurst。首款產品代碼為:Willamette,擁有1.4GHz左右的內核時鐘,並使用Socket 423腳位架構,首款處理器於2000年11月發布。不同於Pentium II、Pentium III和各種Celeron處理器,因為是全新設計的產品,所以與Pentium Pro的關聯很小。值得注意的是,Pentium 4有着非常快速到400MHz的前端總線,之後更有提升到533MHz、800MHz。它其實是一個為100MHz的四條並列總線(100Mhz x4 並列),因此理論上它可以傳送比一般總線多四倍的容量,所以號稱有400MHz的速度。AMD Athlon的前端總線則有266MHz的速度(133MHz雙倍並列總線)。

簡介

Pentium 4首款產品工程代號為:Willamette,擁有1.4GHz左右的核心時鐘,它其實是一個100MHz時鐘頻率的四倍數據速率(QDR)前端總線,因此數據傳輸速率為4×100MHz。相應的,Pentium 4前期的競爭對手AMD Athlon處理器採用雙倍數據輸率(DDR)前端總線,擁有266MHz或333MHz的數據傳輸速率(2×133MHz、2×166MHz)。令業界觀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Pentium 4沒有在「整數處理速度」和「浮點性能」這兩個標準重要性能之一上比之前的P6架構設計有任何提升。相反,它通過犧牲每個周期的性能以實現非常高的時鐘速度和SSE性能。與英特爾的傳統保持一致的是,Pentium 4也有低端Celeron〔通常稱為Celeron 4〕及Celeron版本和用於SMP配置的高端至強〔至強〕版本

評價

Pentium 4的設計目標是適應更快的時鐘速度,因為消費者開始依據更高的時鐘購買計算機。在這方面Pentium 4是一個經典的市場驅動技術的範例。這很快就推動了超微半導體(AMD)的時鐘頻率神話運動。英特爾使用一個深度的指令流水線來實現這個目標,同其它如Pentium III和Athlon那樣的CPU相比Pentium 4降低了每個時鐘周期能夠處理的實際工作數目,但是它能夠以更高的時鐘速度工作。AMD則採用所謂的PR值來標示與Pentium 4相對應的Athlon XP處理器。英特爾在發表Pentium 4時向大眾宣布說,NetBurst架構能夠運行在10GHz。然而,NetBurst架構在4GHz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高功耗問題。這迫使英特爾在2005年年中放棄了Pentium 4,並轉向升溫更少的Pentium M,祭出「MoDT (Mobile on DeskTop)」的旗幟;由此,Pentium M也被重新定位為桌面和小型服務器市場。[1]

參考文獻

  1. 奔騰4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