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奔喪 (漢語詞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奔喪,漢語詞語,讀音為bēn sāng,意思是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中文名 奔喪 出自 背影 釋義 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的喪事 類型 漢語詞彙 讀 音 bēn sāng .

奔喪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從外地急忙趕回去處理長輩親屬的喪事。 [1] ;cankao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即居他處聞喪歸,並服喪。後指奔親喪。周化禮儀規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聞喪即應以哭答使者,然後詳問父母死因,哭畢即着深衣戴素冠急歸故鄉,途中素食,凡過一處皆哀哭過境,到家則自門外號哭於堂上。如因殘病、臨產、生育等原因不能奔喪,則寄物以吊。歷代,官員如遇父母大喪,一般皆須去職赴喪,朝廷重臣或身在軍中者,皇帝有權詔令不奔。天子崩逝,自東漢始,往往對諸侯、守臣奔喪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動亂。在封建社會,不奔父母喪,是屬於大不孝的行為。戰國時,軍事家吳起貪戀權位,母喪不奔,曾子與其絕交。漢代陳湯在等待升官調任之時,父死不奔喪,司隸奏告,也被獄論處。

出處

禮記》有《奔喪》篇, 孔穎達 疏:「案 鄭 《目録》雲,名曰《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古代凡聞君、親、尊長之喪,從外地趕往弔唁或料理喪事均稱「奔喪」。 《左傳·襄公十五年》:「冬, 晉悼公 卒,遂不克會。 鄭 公孫夏 如 晉 奔喪。」漢·班固 《白虎通·喪服》:「諸侯有親喪,聞天子崩奔喪者何?」 《後漢書·桓榮傳》:「﹝ 桓榮 ﹞事博士 九江 朱普 ……會 朱普 卒, 榮 奔喪 九江 ,負土成墳。」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次日辰牌時分,全伙都到。燕順、石勇接着,備細說宋江哥哥奔喪去了。《明史·劉宗周傳》:「母卒於家。 宗周 奔喪,為堊室中門外,日哭泣其中。」 清·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身淪廝養,跡遠邊庭,老母見背,不能奔喪。」郭沫若 《殘春》:「他因為死了父親,要回去奔喪。」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