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陽黑子周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太陽黑子周期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活動現象。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常常成群出現。活動周期為11.2年。屆時會對地球的磁場和各類電子產品和電器產生損害。

太陽黑子相對數變化曲線1843年德國藥劑師施瓦貝(H.S. Schwabe),通過他自己對太陽黑子二十餘年的觀測記錄,發現太陽黑子的消長有一個10年左右的周期。1848年沃爾夫(J.R.Wolf)引入太陽黑子相對數,並將逐月黑子相對數推算到1749年,從而肯定地指出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平均長度為11.1年。圖1為1749年到1980年年平均黑子相對數變化曲線。從圖1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百多年來太陽黑子數的變化明顯地保持了平均11年左右的周期性。在每一個周期中,黑子從最少年開始,在3-5年中增大,達到一個極大值(或峰值),然後在隨後的5—7年再減小到一個極小值(或谷值)。相對應的年份分別稱為黑子極大年(或峰年,用M年表示)和黑子極小年(或谷年,用m年表示)。實際上太陽黑子周期長度在7.3年到16.1年之間。太陽黑子11年周期又稱太陽活動周期。一般以黑子最少的年份作為太陽活動周期開始的年份。

按規定,從1755年開始的周期作為太陽活動的第1周,第21周是1976年開始的。隨着對太陽活動研究的深入,又相繼發現了22年左右的太陽活動磁周期、80-90年的太陽活動世紀周期以及200年左右的太陽活動雙世紀周期等。

太陽黑子周期是指太陽黑子活動變化規律所具有的周期性。其周期為兩個極小值之間的時間,長的約為14a,短的約為8.5a,平均長度為11.1a.開始4a中,黑子不斷產生,活動加劇,以後7a中,大黑子群逐漸減弱、消失.德國人施瓦布(Schwabe,S.H.)堅持17a對太陽黑子的觀測,於1843年發現太陽黑子的消長有約10a的平均周期.到了1848年,瑞士天文學家沃爾夫(Wolf,J.R.)整理了1609年天文望遠鏡發明以來的200多年太陽黑子記錄,證實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存在,周期平均長度為11.1a,即太陽黑子11a周期.黑子數從1700年起已有年總量值,1749年起有更詳盡的月總量值,故國際上統一規定,從1755年這一年黑子數最低點開始的那個11a周期作為第一個周期,往後順次排出每個11a周期的號數,從1986年起開始進入第22個11a周期.太陽黑子周期除11a基本周期外,1919年,美國天文學家黑爾(Hale,G.E.)等人根據黑子磁場的極性分布經歷一個循環約需22a,提出太陽黑子22a磁性周期(亦稱磁周期).隨着對太陽活動研究的深入,於20世紀中葉,格萊斯堡(Gleissberg,W.)等人又發現太陽黑子80a周期,此外,還有人提出許多更長的周期(178a、400a、1700a、2000a的周期等)或更短的周期(小於1a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