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陽能光伏光熱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太陽能光伏光熱太陽能光伏光熱(PVT)組件及系統技術應用案例,建築能耗已占我國社會終端能源消耗總量近1/3,並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進度的加速,該比例將持續攀升,是未來我國最具有節能潛力的領域之一。

目錄

一、背景

各類建築均是太陽能資源利用的良好載體,通過合理布置太陽能利用裝置,可實現建築的供電、供熱、製冷、熱水等需求供應,極大程度上減少常規建築電力和化石能源消耗,從而達到綠色近零能耗的低碳建築目標,推動我國社會能源結構轉型。基於太陽能光伏光熱(PVT)組件的分布式熱電能源系統能夠很好的滿足建築用能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太陽能光伏光熱(PVT)組件根據集熱介質的不同可分為水、空氣、製冷劑等為工質的PVT組件。太陽能PVT熱泵系統可分為間接式和直接式。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可以實現太陽能光電光熱綜合利用,是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且其設計靈活,可以應用在不同的情形中,達到高效節能的運行效果。以水、空氣等顯熱集熱方式的PVT組件存在集熱、發電效率低,溫度均勻性差等問題,主要用於間接式太陽能PVT熱泵系統;而以製冷劑等潛熱集熱方式的PVT組件存在流動分配不均勻,溫度均一性較低等問題,主要用於直膨式太陽能PVT熱泵系統。因此針對不同系統需進行優化設計,解決以上問題從而實現系統高效的熱電聯產。可有效提高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占比,實現綠色節能低碳[1]的熱電輸出。

二、應用案例

1. 項目概述

所開發的高效均流低阻的太陽能光伏光熱(PVT)組件已成功應用於中型太陽能PVT熱泵熱電聯產系統,實現屋頂光伏光熱綜合利用,達到高效熱電輸出。以上海地區屋頂太陽能PVT熱泵系統為例,該示範系統採用10P熱泵主機匹配24片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發電功率達8kW,集熱功率達44kW,系統COP(性能係數)達6以上,並輸出55℃以上熱水。在輻照條件良好的工況下,採用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相比於單一的光伏組件,工作溫度降低達30℃以上,有效提高發電效率達10%以上。

2. 主要效益

(1)提高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電收益:採用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可有效提高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在目前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的電力收益,改善整體系統的經濟性。

(2)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水平:目前太陽能分布式應用主要由屋頂光伏和屋頂光熱兩種形式,甚至在屋頂面積不足的情況下,存在光伏和光熱爭屋頂面積的窘況。採用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可實現光伏和光熱的同時綜合利用,大幅提高太陽能綜合轉換效率,同時屋頂可實現發電和供熱聯產,提高了建築屋頂利用率。

(3)有助於城市能源結構轉型:不僅可在既有的光伏電站基礎上進行改造,也可以新布置光伏/光熱組件,從而提高城市太陽能綜合利用率,實現光伏分布式能源技術升級和效益提升,進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在社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推動城市能源結構轉型。

(4)減碳能力顯著:太陽能PVT熱泵系統的減碳能力顯著,在滿足一戶居民用電用熱需求的情況下,相較於傳統市電+電加熱的模式,可減少可減少88.59%的CO2排放量。採用該系統後,單戶年均CO2排放量僅為0.57噸。此外,太陽能PVT組件相比於傳統的光伏組件,其固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全生命周期下,一平米PVT固碳能力為3.1噸,較傳統光伏組件提高53.2%

三、技術要點

1. 光伏光熱組件熱效應及電效應的能量耦合特性。

闡明光伏光熱組件結構內的相互熱影響機制,深入分析光伏光熱組件內部產熱機理及集熱器高效集熱方式。此外,針對性的建立了評價體系,用於評估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的性能,包括動力學評價指標:分流均一性、板內壓力損失、失速區比例;熱力學評價指標:集熱效率因子、熱遷移因子、表面溫度均一性。

2. 光伏光熱組件的高效熱電聯產機制。

提出光伏光熱組件熱調控方法,實現光伏組件的有效溫度控制,可大幅降低光伏組件工作溫度從而提高發電效率。此外,提出吹脹式集熱器單元化流道結構設計和組合方法,用於優化太陽能光伏光熱組件的集熱、發電、以及流動性能。採用分區設計冷卻結構方式,優化流道內流量分配情況。

3. 太陽能PVT熱泵的動態控制策略。

開發基於神經網絡的動態預測和控制策略,根據所分析的環境條件如輻照強度、環境溫度、風速等,進行系統動態性能的預測,從而提前調節系統運行參數,達到最高的集熱、發電效率。

四、應用前景

2021年15部門聯合發布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關於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城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太陽能光伏[2]光熱(PVT)組件及太陽能PVT熱泵熱電聯產系統,在建築節能領域有極大的貢獻,在全國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背景下,該系統可有效滿足居民用電用熱需求。並且該系統節能、減碳能力顯著,綠色節能高效地提供高品位熱能和電力,有效緩解我國碳排放壓力,為我國雙碳政策的落實提供具有前景的技術方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