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小紫菀(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白小紫菀,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垂頭菊CremanthodiumhookeriiClarke的全草。分布於陝西、甘肅及青海等地。具有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於咳喘多痰,肺癰。[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太白小紫菀
漢語拼音:Tài Bái Xiǎo Zǐ Wǎn
別名:太白菊、小紫菀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平。歸肺經
功能:化痰止咳
主治:用於咳喘多痰,肺癰
藥理簡介
一、《中藥大辭典》: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太白小紫菀
拼音名:Tài Bái Xiǎo Zǐ Wǎn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垂頭菊的全株。
生境分布
原形態
多年生小草本,高20~25厘米。莖單生,直立,細弱,有溝紋。基生葉腎形,長2~3厘米,邊緣有鈍齒,葉柄長3~10厘米;莖生葉1片,葉柄基部膨大為鞘狀。頭狀花序單一,放射狀,有線形小苞2~3片;花暗紫色;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冠毛豐富,長5毫米.瘦果長4毫米,結果後花序頭俯垂。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寬胸利氣治痰喘咳嗽,氣管炎,肺結核,肺癰,勞傷,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二、《中華本草》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太白小紫菀
拼音名:注音 Tài Bái Xiǎo Zǐ Wǎn
英文名: all-grass of Hooker cremanthodi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emanthodium hookerii Clarke[Ligu-laria hookerii (C.B.Clarke) Hand.- Mazz.]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垂頭菊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季開花時採收,陰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高山草坡或山頂。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的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原形態
垂頭菊 多年生小草本,高20-25cm。莖直立,單生,細弱,有溝紋。基生葉腎形,長2-3cm,邊緣有鈍 齒;葉柄長3-10cm;莖生葉1片,葉柄基部膨大成鞘狀。頭狀花序單一,放射狀,有線形小苞2-3片;花暗紫色;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瘦果長約4mm,結果後花序頭俯垂;冠毛豐富,長約5mm。花期夏季。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主痰喘咳嗽;肺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化痰止咳,寬胸利氣,通竅生津。主治咳喘咳嗽,氣管炎,肺結核,肺癰,勞傷,頭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小兒咳嗽:太白小紫菀、柴胡、紫菀、黨參各3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