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聲明 本詞條內容僅為傳承中醫藥文化,不做用藥和治療參考。醫療問題請諮詢專家。
- 聲明 本詞條內容僅為傳承中醫藥文化,不做用藥和治療參考。醫療問題請諮詢專家。
太溪穴
太溪穴 | |
---|---|
[3] 圖片來自img.baidu |
''太溪穴''':太溪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治療失眠健忘、咳嗽氣喘、月經不調、牙痛、陽痿、手腳冰涼,祛斑祛痘、美白肌膚等作用。太溪穴的位置: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1]
位置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足內踝(高點)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名釋義
- 經穴名:太溪穴,Tài xī(KI3)。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輸(土)、腎經俞穴、原穴。別名:大溪穴,呂細穴。[2]
- 穴名解釋:
-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與太溪同。
- 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總稱六呂,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細,弱也、小也。呂細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故名。
- 腎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為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故為腎經俞穴。
- 腎經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腎經原穴。
- 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 穴位含義: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其氣化之氣。
- 運行規律:經水循腎經而傳,氣化之氣吸熱後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清熱生氣
解剖
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之經過處。
主治
-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氣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精,遺尿;
- 呼吸系統疾病: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
- 五官科系統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
- 運動系統疾病:下肢癱瘓,足跟痛,腰肌勞損;
- 其它:心內膜炎,神經衰弱,乳腺炎,膈肌痙攣。【配穴舉例】配少澤治咽痛、齒痛;配飛揚治頭痛目眩;配腎俞、志室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腧穴學》)。
-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操作
-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而多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 直刺0.5-0.8寸;可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齦炎、踝關節扭傷等。
所屬經絡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
配伍
- 配然谷穴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 配腎俞穴治腎脹;
- 配支溝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錐刺。
相關論述
- 《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 《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 《金鑒》: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熱點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