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府寺梅花盛開和曾玉堂韻二首·姑射丰標慣野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府寺梅花盛開和曾玉堂韻二首·姑射丰標慣野塘

作品名稱:太府寺梅花盛開和曾玉堂韻二首·姑射丰標慣野塘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李曾伯

太府寺梅花盛開和曾玉堂韻二首·姑射丰標慣野塘是南宋中晚期名臣、詞人,太宰李邦彥之後李曾伯的一首作品。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今屬浙江)。[1]

邦彥曾孫。累官淮東制置使兼制置淮西,奏請加強兩淮水上戰備,進權兵部尚書。邊事知無不言,建白甚多。寶祐五年(1257)為荊湖南路安撫大使兼節制廣南,後被論罷。景定間,起為沿海制置使。著有《可齋雜稿》。[2]

正文

姑射丰標慣野塘,不虞水部入佳章。

雪邊未了孤山約,盡有春風一面妝。[3]

作者生平

李曾伯生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早年通判濠州,歷任軍器監主簿、淮西總領、太府少卿等職。

淳祐二年(1242年),出任淮東制置使、知揚州。

淳祐四年(1244年),兼任淮西制置使,並獲便宜處置軍事之權。後遭彈劾而落職奉祠。

淳祐九年(1249年),李曾伯以舊職出為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兼廣西轉運使。他疏奏五件關於邊防的事宜。

淳祐十年(1250年),加官徽猷閣學士,轉任京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廣總領、京湖屯田使等職,再進官龍圖閣學士。李曾伯上疏說:「襄陽剛剛收復不久,城池雖經修繕,但耕田還未開墾;房屋雖經初建,但街道還未修通。請求免除襄陽三年的租賦。」朝廷下詔同意。

寶祐元年(1253年),加端明殿學士兼夔路策應大使。

寶祐二年(1254年),進官資政殿學士、制置四川邊面,特賜與執政官相同的待遇。旋即加授四川宣撫使,特賜同進士出身。朝廷召他入朝覲見,加授資政殿大學士,改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李曾伯力辭任命,以資政殿大學士之職提舉洞霄宮。累官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兼任廣南制置使、知靜江府。

寶祐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259年1月21日),李曾伯受命全面維修靜江府城。

開慶元年(1259年)九月二十二日(10月10日),蒙古大將兀良合台率步騎一萬三千人挺進靜江城下,李曾伯所部六萬挫其前鋒。兩軍相持兩旬,蒙軍退入湖南。 同年,在任上進位觀文殿學士。在賈似道授意下,又遭諫議大夫沈炎等人彈劾,於景定元年(1260年)五月初五日被撤職。

景定五年(1264年),朝廷起復李曾伯為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

咸淳元年(1265年),再遭殿中侍御史陳宗禮論劾,被褫職。

咸淳四年(1268年),李曾伯去世。

咸淳五年(1269年),李曾伯之子李杓將他的作品刊行於世。

德祐元年(1275年),宋恭帝追復李曾伯原有官職。

李曾伯有「知兵」之名,所到之處皆有治績,為南宋名臣。其詞喜用慷慨悲壯之調,抒發憂時感世之情,自稱「願學稼軒翁(辛棄疾)」《四庫提要》稱其「才氣縱橫,頗不入格,要亦戛戛異人,不屑拾慧牙後」。有《可齋雜稿》等傳世。[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