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平鎮 |
中文名 :太平鎮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 |
太平鎮(已撤銷),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地處江州區西南部,崇左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東西與瀨湍鎮接壤、南與江州鎮相鄰,西南與寧明縣、龍州兩縣交界,北面連接大新縣,轄區總面積454.65平方千米。2011年末,太平鎮轄區總人口126755人。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攻取嶺南,置象郡。治同時置之臨塵縣。郡、縣故址在今太平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太平鎮,屬崇善縣。2002年12月23日,崇左縣改為江州區,隸屬崇左市,為市治。2011年末,太平鎮轄6個社區、1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壺興社區。 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12]136號)批覆同意撤銷太平鎮,分別設立太平、江南、石景林3個街道。 2011年,太平鎮工業總產值39.75億元。轄區內有工業企業59家,職工2950人。 [1]
目錄
位置境域
太平鎮地處江州區西南部,崇左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東西與瀨湍鎮接壤、南與江州鎮相鄰,西南與寧明縣、龍州兩縣交界,北面連接大新縣,轄區總面積454.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太平鎮多以泥盆紀、二疊紀和三疊紀為地質基層,以石灰岩占優勢,頁岩、砂岩次之,第四紀酸性赤紅壤土層為地表蓋層。境內山環岳繞,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複雜多樣,以岩溶地貌為主體。地勢為南北高、中東部較低,南北部為高山土嶺、峰叢谷地,中東部為低丘台地。
氣候
太平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1月平均氣溫13.8℃,7月平均氣溫28.1℃,年平均氣溫20.8℃—22.4℃,無霜期高達364天,降雨量為1088—1799毫米,春旱災害較為頻繁,8—9月份受熱帶風暴影響易發水災。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1800小時以上。
水文
太平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左江河,其中左江河在境內長約45千米,流經15個村(社區)。
自然災害
太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颱風、低溫、霜凍等。
自然資源
太平鎮礦藏資源已探明礦產有鐵、銅、錳、稀土等近5種,其中鐵、稀土含量高、藏量大。 2011年,太平鎮有耕地面積13.8萬畝。
人口
2011年末,太平鎮轄區總人口1267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7萬人,城鎮化率48.66%。另有流動人口3.03萬人。總人口中,男性66293人,占52.3%;女性60462人,占47.7%;14歲以下24083人,占19%;15—64歲74127人,占58.48%;65歲以上28545人,占22.52%。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101404人,占80%;其他民族25351人,占總人口的20%。2011年,人口出生率14.86‰,人口死亡率5.78‰,人口自然增長率9.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8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太平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57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種植面積2.3萬畝,產量0.9萬噸,人均0.1噸;秋冬菜種植面積2.83萬畝;推廣農作物間套種技術2.92萬畝。主要經濟作物為甘蔗。2011年,甘蔗種植面積116649畝,產蔗61.74萬噸。水產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龜鱉、淡水魚為主。全鎮羊存欄1萬多隻。豬存欄3萬頭,其中能繁母豬3000頭;雞存欄9萬羽,其中採用「公司+農戶+基地」形式引進的4個年產6萬羽大型養雞場;龜鱉養殖98戶,養殖1萬隻,產量23噸;淡水養魚面積3000畝。
工業
太平鎮主要產品有機製糖、錳產品、水泥、鐵合金、酒精、澱粉等。2011年,工業總產值39.75億元。轄區內有工業企業59家,職工2950人。
社會發展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平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912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10所,在校生3456人,專任教師2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048人,專任教師16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太平鎮有文化站1個,農村文藝隊伍15支,農村文藝人255人,村文化活動中心19個。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0.1萬戶,入戶率86%。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2個。85%的村配備了健身場所、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平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有床位36張;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名,其中主治醫師6名,執業醫師2人,主管護師3人,註冊護士2人。13個村村民、6個社區農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太平鎮享受農村低保1212戶,3134人,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169.58萬元;享受城鎮低保382戶,611人,累計發放城鎮低保金113.33萬元;五保戶供養123人,累計發放補助13.22萬元;優撫、參戰民兵、參戰軍隊共定補445人,累計發放補助8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