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公鎮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南部。東連石井鋪、清水兩鄉,南接張家鄉,南、北與黃龍鄉毗鄰。面積50.15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966人(2017),漢族。鎮政府駐地太公寺,距元壩鎮45公里。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元市調整青川縣等4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6號):撤銷黃龍鄉,將原黃龍鄉和原張家鄉洞坪村、雷音村、回龍村、劉莊村及原丁家鄉雙龍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太公鎮管轄,太公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00號。[1]

目錄

簡介

太公鎮原名太公泉鎮,2008年8月21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民政廳批覆(豫民行批〔2008〕17號),衛輝市太公泉鎮更名為太公鎮。

地理位置

該鎮位於河南省衛輝市西北部,距市區11公里。西鄰輝縣市張村鄉。面積77.04平方千米(2017年) 。

行政區劃

2006年轄前太公泉村、神頭村、西寺莊村、東寺莊村、沙溝澗村、郭坡村、西陳召村、東陳召村、韓窯村黃山村、田窯村、田灣村、來灣村、賈莊村、牛窯村、芳蘭村、祁窯村、後太公泉村、道士墳村、宋莊村、朱莊村、古子澗村、山後李莊村、西代村、東代村、呂村、張王屯村、西寺門村、東寺門村、溫寺門村、大漫流村、許漫流村32個村民委員會。7441戶,28227人,耕地55660畝。

旅遊資源

有姜太公故里、香泉寺、芳蘭村龍山文化遺址等重點文物。

姜太公故里

位於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公元前1210年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生於衛輝太公鎮呂村。姜太公亦稱呂太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我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他也是我國二百多個姓氏的血緣始祖。這個傳奇色彩頗為濃厚的歷史人物,單是姓名就有不少叫法,如《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記載他的名字有:太公望、呂望、周望、呂牙、呂尚、姜望、望尚、師望、姜公、姜老、呂等等。姜太公故里原是姜氏的一個大部落。1995年在太公泉出土的唐代墓碑,曾記載着太公泉原叫"姜塬"。

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汲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雲:太公望河內汲人。又有太公泉。"據《竹書紀年》上說,姜太公仙逝於"周康王六年"十月二十日,終年139歲。葬於衛輝太公泉。至今太公泉境內還保留着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每到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辰之日,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