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乙宮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乙宮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地處長安區南部,秦嶺北麓。東鄰王莽街道,南鄰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西接五台街道,北接杜曲街道,總面積60.1平方千米。太乙宮街道境內名勝古蹟有漢四皓廟、翠華山風景區。截至2020年6月,太乙宮街道下轄12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1個行政村。2011年,太乙宮街道總人口4萬人,農業總產值達到619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700萬元。[1]

中文名: 太乙宮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地理位置: 長安區南部,秦嶺北麓

面 積: 60.1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太乙宮正街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105

氣候條件: 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4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因漢武帝時祭祀太乙神曾建太乙宮於此而得名。《三秦記》載,「太乙山在長安東南八十里太乙谷,中有太乙元君湫池。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4年)祀太乙於此,建太乙宮」。另有傳說,太乙真人在此修煉過,所以得此名。

建置沿革

上古屬雍州。

秦(前221—前206年)

屬內史杜縣管轄。

西漢(前206—前23年)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屬內史右內史京兆郡。

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屬京兆尹(意為「京畿之地」)。漢武帝於此祭太乙神。

王莽新朝(8年—23年)

始建國元年(9年),屬京兆尹常安縣轄。

天鳳二年(15年),屬饒安縣。

劉玄更始元年(23年),屬長安縣。

東漢(25—220年)

屬司隸校尉京兆尹杜陵縣。

三國(220—280年)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屬京兆國,後屬京兆郡長安縣。

晉(266—316年)

屬京兆郡長安縣。

後趙(319年—352年)

太和二年(329年),屬雍州京兆尹杜城縣.

前秦(350年—394年)

皇始元年(351年),屬司隸校尉京兆郡杜城縣。

西魏(535―556年)

大統十二年(546年),屬北魏雍州山北縣。

北周(557—581年)

明帝二年(558年),屬萬年縣。

隋(581—618年)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屬大興縣。

唐(618—907年)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屬京畿道京兆府萬年縣。

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屬咸寧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屬萬年縣。

後梁(907—923年)

太祖開平元年(907年),屬大年縣。

後唐(923—936年)

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屬萬年縣。

北宋(960—1127年)

宣和七年(1125年),屬京兆府樊川縣。

金(1115—1234年)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縣為咸寧縣。

泰和四年(1204年),並咸寧縣入長安縣,後復置咸寧縣(取「天下咸寧」之義),屬京兆路京兆府。

泰和四年(1204年),撤銷縣制,不久復設。

元(1206—1368年)

屬陝西行省奉元路咸寧縣。

明(1368—1644年)

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咸寧縣。

清(1616—1912年)

嘉慶年間(1796—1820年),為咸寧縣杜曲社轄。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社設倉,為杜曲倉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轄太乙鎮1個社區和206研究所、省結核病院、鐘錶機械廠、市社會福利院、蘭州干休所5個家委會及太乙、關家、新街北、上灣、下灣、牛家、上寨、下寨、西瓣莊、黃代灣、四皓、東升、白家灣、沙場、崔家河、吳家溝、溫家山、蛟峪山、杏家坡、西岔、正岔、水湫池23個行政村。2002年,轄四皓、沙場、黃岱灣、上寨、下寨、西新莊、牛家、上灣、下灣、新街南村、新街北村、關家、東升、白家灣、吳家溝、溫家山、崔家河、蛟峪山、太乙、杏園、西岔、正岔、水湫池23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轄正街1個社區,四皓、關家、新街北、新街南、上灣、下灣、牛家、上寨、下寨、西新莊、黃代灣、東升、白家灣、沙場、吳家溝、蛟峪山、崔家河、溫家山、太乙、正岔、杏園坡、西岔、水湫池2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1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太乙宮街道下轄12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太乙宮正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乙宮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南部,秦嶺北麓。東鄰王莽街道,南鄰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西接五台街道,北接杜曲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千米,總面積60.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60.06平方千米,占99.77%,水域0.04平方千米,占0.23%。距區人民政府20千米。

地形地貌

太乙宮街道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地形主要有南部的秦嶺山區,北部的淺山和丘陵地帶。境內最高峰海拔2132米。

氣候特徵

太乙宮街道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夏熱冬冷,雨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12.6℃,1月平均氣溫-1.2℃,7月平均氣溫24.6℃。年平均降水量68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以9月最多。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轄區總人口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0人,城鎮化率2.1%。另有流動人口225人。總人口中,男性21200人,占53%;女性18800人,占47%;14歲以下1980人,占4.95%;15—64歲35711人,占89.3%;65歲以上2309人,占5.75%。2011年,太乙宮街道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8.6‰,人口自然增長率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65.6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太乙宮街道財政總收入1573萬元,比上年增長66%。人均財政收入746.2元,比上年增長64%。

人民生活

2011年,太乙宮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太乙宮街道耕地面積1.6萬畝,人均0.4畝。2011年,太乙宮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619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

種植業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太乙宮街道糧食生產15003噸,人均375千克。其中小麥7868噸,玉米723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太乙宮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85畝,產量31噸,其中油菜31噸;蔬菜種植面積938畝,產量958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累計造林710畝,其中經濟林55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萬株。2011年,太乙宮街道水果種植面積552畝,產量565噸,主要品種有杏、桃、葡萄、柿子,其中杏62噸,桃270噸,葡萄95噸,柿子100噸。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太乙宮街道生豬飼養量4751頭,年末存欄4690頭;羊飼養量891隻,年末存欄780隻;牛飼養量41頭,年末存欄41萬頭;家禽飼養量2萬羽。2011年,太乙宮街道生產肉類308噸,其中豬肉249噸,牛肉33噸,羊肉26噸;禽蛋49噸,鮮奶128噸;畜牧業總產值129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8%。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大型農業機械70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太乙宮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比上年增長30%。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商業網點1859個,職工6942人。2011年,太乙宮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9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0千米,投遞點29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6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6萬件,征訂報紙1400份、期刊1000冊,業務收入32萬元。電信企業I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7000戶,比上年增加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5%,比上年提高9%;移動電話用戶9500戶,比上年增加50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45%,比上年提高12%;光纜線路總長達20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3萬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3000個,寬帶接入用戶3000戶,比上年增加4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7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信用聯社、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700萬元。

交通運輸

交通

太乙宮街道已形成由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方式。西康高速公路、新環山公路從鎮區中央通過,西太路由北向南直入鎮區;鎮區內部道路以新環山公路、西太路、黃大路為骨架,形成「兩縱兩橫」道路網格局。2011年,太乙宮街道縣鄉(鎮)級公路有25條,總長度18.5千米。

運輸

2011年,太乙宮街道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40輛;客運汽車66輛;貨運量25萬噸,客運量105.8萬人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49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2所,在校生1151人,專任教師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38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太乙宮街道教育經費達1001.7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30人,年演出6場次,觀眾達700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5平方米,藏書15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4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太乙宮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個;病床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5張,固定資產總值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執業(助理)醫師0.6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太乙宮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97萬人次,出院病人420人次。2011年,太乙宮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8/10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萬人,參合率95%。

勞動就業

2011年,太乙宮街道新增就業人員400人,有1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4%,全年共幫助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社會保障

2011年,太乙宮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戶,人數79人,支出8.6萬元,月人均90元;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人次,共支出0.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9戶,人數1108人,支出92萬元,月人均6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2人,支出1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人,支出1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0人次,支出1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人次,支出1萬元。2011年,太乙宮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85人,緊急轉移安置21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00畝,倒塌房屋30間,直接經濟損失98萬元,救災支出7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8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

歷史文化

太乙宮

據史料記載,武帝每年春季來此祭日,秋季祭月,三年祭一次太一神君。太乙宮的得名亦與此有關。據《資治通鑑》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冬十月,武帝巡幸至雍,祭祀於五疇(祭天地及古代帝王的處所);回長安後,祭祀太一神,並叩拜德星。」清嚴長明纂《西安府志》載:「元封二年,祀太乙元君湫池,起澄源閣。」到了唐代,太乙宮及翠華山變成了達官顯貴、墨人騷客的遊覽之地了。著名詩人王維、散文家韓愈均曾來此遊覽並賦詩。宋代的司馬光、清末的康有為亦曾到太乙宮一游。民國時期,國民黨曾在此舉辦游擊幹部訓練班,蔣介石曾到水湫池遊歷,並賦詩一首。山岩上的刻字而今仍依稀可見。

四皓廟

四皓村系以「商山四皓」得名,漢代在此建有四皓廟。宋敏求《長安志》有「四皓廟在終南山,去縣五十里,唐元和八年(813年)重建」。

西安二龍塔

西安二龍塔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道溫家山村東南,建於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已有1300多年歷史。傳說曾有二惡龍纏鬥於此,攪得土門峪、蛟峪山周圍雞犬不寧,後造此塔以鎮之。西安二龍塔為密檐式青磚結構,原九層,現存七層,取意勝造七級浮屠,平面呈正方形,高度為17.73米。南北兩面各層正中設不透體券門洞,底層有透體券門。塔底有石門洞,塔心有木樓梯,沿梯可登至塔的頂層。塔的結構和蓮花紋方磚,頗與小雁塔相似,尚有隋塔特點,可確認為唐初建築。2019年10月7日,西安二龍塔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軼事傳說

翠華山姑娘漢白玉塑像相傳很久以前,涇陽縣有個叫金翠花姑娘,心靈手巧,美麗出眾,與本村潘郎兩情相悅,私訂了終身。由於父母早亡,兄嫂為圖彩禮而將她許配給咸陽城裡的王姓富豪為妾,逼令成婚。眼看婚期降至,翠花思戀潘郎,日夜紡線。有天夜裡,姑娘來到潘郎門前,正欲敲門,突然有狗狂叫,嚇走了她。於是姑娘把紡線系在門前樹上,紡線直奔太乙山,藏于山間湖畔,盼着潘郎能順着紡線找到她。妹妹跑了,兄嫂難以向王家交代,其兄韓玉就四處尋找。韓玉聽一南山翁說,上山打柴的村人在太乙山見到一位仙女,她頭戴山花,身披女蘿,綠葉遮面,不露紅顏,似如翠花山姑娘。其兄忙上太乙山尋找,果然見到妹妹坐在石洞旁。他正待上前扯住妹妹,只聽霹靂一聲,地動山搖,立流成泉,山景驟變,天樂響起,天仙出現,在仙女們的陪伴下,翠花架風冉冉升空。傳說有:「雲從玉案峰頭起,雨自金華洞中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趕上山來,燒香、祈禱,追求愛情的忠貞。為了紀念這位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姑娘,人們將太乙山改稱為翠華山,又在山中天池湖畔建立翠華宮,有翠花姑娘漢白玉塑像。遺址今仍可見,上山便可參觀。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姑娘,每年農曆六月初一舉行翠花姑娘廟會,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披星戴月趕上山來,香火旺盛。

視頻

長安區太乙宮街道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