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內容簡介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經名: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南朝宋道士陸修靜編撰。言傳授古《靈寶經》之科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威儀類

作者簡介

陸修靜(406-477年),字元德。道教上清派宗師。南北朝時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懿族。三國吳丞相陸凱的後裔。篤好文籍,窮究象緯。 早年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歷雲夢山、衡山、羅浮山、峨眉山等名山勝地。元嘉末約(453年)市藥京邑(今南京)。宋文帝聞其名,慕其風,命左僕射徐湛延請入宮講道。不願囿於束縛,固辭不就,遂訴江南,繼續週遊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來廬山,愛匡阜之勝,構築精廬居處修道,是為太虛觀。自此,以太虛觀為大本營研經傳道授徒長達7年之久,為劉宋天師道勢力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作出了極大貢獻。宣和 元年六月,詔封莊周為微妙元通真君,列禦寇為致虛觀妙真君,配享混元皇 帝。此外,對陸修靜或賜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 陸修靜主張儒、佛、道三教合流,認為齋醮是求道之本,然後復以禮拜,課以誦經,即能成道。他曾因為《洞玄靈寶》諸經真偽混淆,進行過刊正,並撰《齋戒儀範》一百餘卷,以為典式。南方道教齋儀因而初步完備。為辨別道家典籍的真偽,他又將所得之道教經訣,總括為《三洞》:《洞真經》(《上清》諸經)、《洞玄經》(《靈寶》諸經)與《洞神經》(《三阜》諸經),編纂了第一部道教經書總目《三洞經書目錄》

內容預覽

臣修靜依棲至道,翹竚靈文,造次弗忘,幸會有數,顧使草茅之品,獲披龍鳳之章。妙重尊嚴,非所堪勝,誠欣誠懼,冰炭於心。自從叨竊以來一十七年,竭誠盡思,遵奉修研,翫習神文,耽味玄趣,心存目想,期以必通,秉操勵情,夙夜匪懈。考覽所受,粗得周遍,自覺神開意解,漸悟理歸,宛義妙致,本自仰絕,其麤跡近旨,謂可彷佛。伏尋靈寶**,下世度人,玄科舊目,三十六卷。符圖則自然空生,贊說皆上真注筆,仙聖之所由,歷劫之荃范。文則奇麗尊貴,事則真要密妙,辭則清虛玄雅,理則幽微濬遠。摽明罪福,權便應適,戒律軌儀,導達羣方。靈音八振,聾盲開豁,法門四達,巨細獲所,洋洋大化,無量法橋。但正教始興,天書寶重,大有之蘊,不盡顯行。然即今見出元始舊經,並仙公所稟,臣據信者,合三十五卷,根末表裹,足相輔成;大乘之體,備用不少。但授度威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