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裂地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裂地動》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九卷。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1]。
原文
或曰:「《傳》曰: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餘。然乎?」郁離子曰:「天道幽微,非可億也。然以吾觀之,天裂陽不足是也;地動陰有餘未必然也。夫天渾渾然氣也,地包於其中,氣行不息,地以之奠,今而動焉,豈地之自動乎?觀乎地之動也,蓋象夫震掉顫惕,而不為跣躍奮舞之狀也。夫既不為跳躍奮舞,則豈地之自動乎?其必有以使之然矣。然則地之動也,非其自動也,繇其所麗者有所不恆而使之然也。猶舟之在水,其動也繇乎水,非舟之自動也。吾固曰天裂陽不足是也:地動亦陽不足,而非陰有餘也。」
譯文
有人說:「《左傳》上說:『天裂是陽氣不中,地動是陰氣有餘。』是這樣嗎?」郁離子說:「天體的運行深奧難測,不可臆斷。然而據我觀察它,天裂陽氣不足是對的;地動陰氣有餘卻未必是這樣。天體渾然是大氣啊,大地被包圍在它中間,大氣運行不止,大地由它奠定,現在卻震動了,難道是大地自己動嗎?看大地震動,就像震搖顫抖的樣子,而不是跳躍奮舞的樣子。既然不是跳躍奮舞的樣子,那怎麼能是大地自己動呢?那必定是有什麼力量而使它這樣。然而大地震動了,並不是它自己動,由於它所附着的地方不能永恆而使它這樣啊。就像船在水中,船動是由於水,並不是船自己動。我本來就說天裂因陽氣不足是對的;地動也是陽氣不足,而並非陰氣有餘。」
寓意
由於歷史的局限,作者不可能完全科學地解釋地震這一自然現象,但其解釋也不無道理,在表象的背後,一定有其內在原因。故有因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循環。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2]。
視頻
天裂地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劉基主要著作,文學360, 2020-04-20
- ↑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搜狐,2016-08-31